- 护士币
 - 23 点
 - 最后登录
 - 2010-1-13
 - 注册时间
 - 2009-3-26
 - 积分
 - 23
 - 帖子
 - 139
  
 
 
 
  
- 护士币
 - 23 点
 - 最后登录
 - 2010-1-13
 - 注册时间
 - 2009-3-26
 - 帖子
 - 139
  
 | 
  九、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 
 
  相关因素: 
 
  1 神经受损:瘫痪。 
 
  2 局部大范围的创伤。 
 
  3 活动受限、减少。 
 
  4 缺乏功能锻炼。 
 
  5 剧痛。 
 
  6 长期卧床。 
 
  7 高度营养不良。 
 
  主要表现:骨骼、肌肉运动系统功能退化的表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直、足下垂。 
 
  护理目标: 
 
  1 病人不出现、少出现废用综合征。 
 
  2 病人能正确使用康复训练器具。 
 
  3 病人能主动进行康复训练。 
 
  护理措施: 
 
  1 评估病人引起骨骼、肌肉、运动系统功能退化的危险因素与程度,以预测废用综合征的发生。 
 
  2 向病人及家属反复讲解废用综合征的不良后果,使之积极锻炼。 
 
  3 计划并实施功能锻炼。 
 
  4 经常翻身并检查皮肤受压情况,以防褥疮发生。 
 
  5 做好皮肤、头发、口腔、会阴等个人清洁卫生。 
 
  6 及时镇痛。 
 
  7 经常与病人沟通,帮助树立战胜疾病、争取最大程度地恢复现有肢体功能的信心。 
 
  8 预防长期卧床病人易发生的几种畸形: 
 
  (1)用支被架、预防垂足板、砂袋等防止足部受压,以保持踝关节功能位,每天数次按摩踝关节和足背、足趾,以预防足下垂畸形。 
 
  (2)每天数次将腘窝下垫枕拿开,进行膝关节伸屈活动,以防止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 
 
  (3)睡硬板床并进行伸髋锻炼,以预防屈髋畸形。 
 
  (4)病人仰卧时,两臂离开躯干位置,以防肩关节内收;全臂用枕垫起,以防肩关节后伸    ;在病情允许下,指导和协助病人自行梳头、扣后背纽扣、拉住床头栏杆向床头方面移动身体,以使膀臂外旋外展,从而避免肩内收畸形。 
 
  重点评价: 
 
  1 病人有无明显肢体畸形。 
 
  2 病人康复训练器具是否适合于个体。 
 
  3 病人是否掌握康复训练及预防畸形的方法。 
  十、有皮肤受损的危险 
 
  相关因素: 
 
  1 局部持续受压:瘫痪、牵引、石膏、大手术后不能自行变换体位。 
 
  2 皮肤感觉障碍:神经受损后。 
 
  3 体液刺激:大小便、汗液、伤口渗出液等。 
 
  4摩擦:床单不平整、有碎屑,移动病人拖、拉、推。 
 
  5 剪力:半坐卧位>30度且时间较长时。 
 
  6 皮肤营养不良:骨折合并糖尿病等。 
 
  7 恶病质:恶性肿瘤、结核、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等。 
 
  8 皮肤脆弱:老人,小儿。 
 
  9 皮肤水肿:受伤后肢体肿胀,严重创伤后并发症(如肾衰时全身浮肿)。 
 
  10 保暖措施使用不当:当体温不升、瘫痪病人使用热水袋时烫伤。 
 
  11 意识障碍:躁动时抓伤。 
 
  12 搔抓:当出现变态反应或皮肤切口在愈合过程中自行搔抓时损伤。 
 
  13 降温措施使用不当:冰敷时冻伤。 
 
  主要表现:存在下述高危因素时: 
 
  1 不能自行翻身。 
 
  2 夹板、石膏外固定。 
 
  3 床单不清洁,潮湿。 
 
  4 皮肤不清洁,大小便污染。 
 
  5 半坐卧位>30度且时间较长。 
 
  6 营养不良。 
 
  7 复合伤。 
 
  8 其他:如老人、小儿。 
 
  护理目标: 
 
  1 病人未发生皮肤损伤。 
 
  2 病人及家属熟知造成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 
 
  3 病人及家属掌握皮肤自护方法。 
 
  护理措施: 
 
  1 预防压疮与褥疮。原则是预防为主,防止组织长时间受压,立足整体治疗:改善营养、血循环状况;重视局部护理;加强观察,对发生褥疮危险度高的病人不但要查看受压皮肤的颜色,而且要触摸皮肤的质地。具体措施为: 
 
  (1)采用Braden评分法来评估发生褥疮的危险程度(见表),评分值越小,说明器官功能越差,发生褥疮的危险性越高。 
 
  (2)重视预防:①保持床铺的平整、松软、清洁、干燥、无皱褶、无碎屑。②对长期卧床或坐轮椅的病人,对骨隆突使用衬垫、气垫、气圈、棉垫、棉圈等,以减轻局部组织长期受压。③间歇性解除压迫是预防褥疮的关键。卧床病人每2-3小时翻身1次,有条件的可使用特制的翻身床、气垫床、明胶床垫、波纹气垫、褥疮防治装置等专用器具。④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半卧位时,可在足底部放一坚实的木垫,并屈髋30度,臀下衬垫软枕,防止身体下滑移动,以免产生摩擦损害皮肤角质层;为病人及时更换床单、内衣;搬动病人时避免拖、拉、推等;平卧位抬高床头一般不高于30度,以防剪力。⑤对使用夹板病人需经常调整夹板位置、松紧度、衬垫等。若病人在夹板固定后出现与骨折疼痛性质不一样的持续疼痛,则有可能形成了压疮,应立即报告医师给予松解、调整固定以解除局部受压。 ⑥对使用石膏病人预防压疮的措施,参照骨科常用外固定病人一般标准护理计划中的相关内容。[医学教 育网 搜集整 理] 
 
  评分内容—— 评分及依据——1分——2分 ——3分 ——4分 
 
  感觉: 对压迫有关的不适感受能力 ——完全丧失—— 严重丧失—— 轻度丧失 ——未受损害 
 
  潮湿: 皮肤接触潮湿的程度 ——持久潮湿 ——十分潮湿——偶尔潮湿——很少潮湿 
 
  活动: 身体活动程度 ——卧床不起 —— 局限于椅上 ——偶可步行 ——经常步行 
 
  活动能力: 改变或控制体位的能力——完全不能——严重受限——轻度限制 ——不受限 
 
  营养: 通常摄食情况——恶劣 ——不足——适当—— 良好 
 
  磨擦和剪力:—— 有 ——有潜在危险—— 无 ——无 
 
  (3)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完整是预防褥疮的重要措施。①每天用温水清洁皮肤2次,以保持皮肤清洁及凉爽;抹洗擦干皮肤后外敷肤疾散以润散皮肤;对瘫痪肢体与部位不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且不用力擦拭,防止损伤皮肤。②对皮肤易出汗部位(腋窝、腘窝、腹股沟部)随时擦拭,出汗多的部位不宜用肤疾散等粉剂。③及时用温水擦拭被大小便、伤口渗出液污染的皮肤。当大小便失禁时,每次擦拭后涂鞣酸软膏,以防肛门周围皮肤糜烂。当小便失禁时,女病人用吸水性能良好的尿不湿;男病人用阴茎套外接引流管引流尿液,避免会阴部皮肤长期被尿液浸渍而溃烂,对于男病人阴囊处可用肤疾散保持干爽。 
 
  (4)正确实施按摩:①病人变换体位后,对受压部位辅以按摩,尤其是骶尾部、肩胛区、髂嵴、股骨大转子、内外踝、足跟及肘部。②对病情极其严重、骨折极不稳定(如极度严重的颈椎骨折合并脱位)、大手术后当日的病人,翻身可能促进病情恶化,加重损伤时,则暂不翻身,仅对骨突受压处按摩,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③按摩手法是:用大小鱼际肌,力量由轻→重→轻,每个部位按摩5-10分钟,每2-3小时按摩1次。④按摩时可使用药物如10%樟脑酒精或 50%红花酒精,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⑤对因受压而出现反应性充血(局部皮肤变红)、皮肤变硬时则不主张按摩,以免加重损伤,而应使其局部悬空,避免受压。 
 
  2 预防抓伤: 
 
  (1)勤剪指甲。 
 
  (2)对骨折合并脑外伤之躁动病人、全麻术后未清醒的病人,适当约束肢体。 
 
  (3)及时配合医师处理皮疹。 
 
  (4)向病人解释正常愈合之中的切口皮肤可有痒感,应避免搔抓,也不能自制工具搔抓石膏固定内的皮肤。 
 
  3 预防擦伤: 
 
  (1)擦拭皮肤时忌用力过猛。尤其为小儿、老人、肢体肿胀、水肿、皮肤营养不良的病人擦拭时,手法应轻柔,水温应适中(45℃左右)。 
 
  (2)保持床单位整洁、无碎屑。 
 
  (3)指导病人床上活动的技巧,如使用牵引床上之吊手或床头吊手架辅助用力移动身体。 
 
  (4)指导病人及家属正确使用便器,切忌用破损搪瓷类便器。 
 
  (5)翻身时避免推、拖、拉。 
 
  (6)对下肢牵引病人使用牵引架时,需在架的近心端隔一棉垫,以防擦破大腿根部之皮肤。 
 
  (7)对使用石膏床、石膏背心的病人,在躯体上、下缘衬垫好棉垫,以防活动时擦破皮肤    . 
 
  (8)皮肤一旦擦伤,尤其是受汗、尿、粪、渗出液的浸渍,极易形成褥疮,应尽力保护创面,促进愈合。对表皮擦伤,可用络合碘外涂后,暴露或外敷纱布。 
 
  4 预防烫伤,尤其是对瘫痪、神智不清、全麻术后末清醒的病人: 
 
  (1)使用热水袋保温时,套好布套,水温≤50℃。 
 
  (2)洗足时,先试水温,后泡足趾于水中。 
 
  5 预防冻伤: 
 
  (1)对夹板、石膏、牵引固定术后肢体的末端(如足趾)在寒冷季节用棉套保温。 
 
  (2)对高热持续不退病人进行冰敷时,密切观察局部皮肤有无冻伤,连续停留在某一部位的时间不宜过长。 
 
  6 预防跌伤: 
 
  (1)病室走道设置扶手,备有助行器,供行动不便的病人使用。 
 
  (2)对步态不稳、初学拐杖下地的病人加以保护。 
 
  (3)小儿、躁动、昏迷病人使用床栏,以防坠床致伤。 
 
  重点评价: 
 
  1 病人及家属是否掌握预防皮肤损伤的方法。 
 
  2 病人是否出现了皮肤损伤。 
 
 十一、皮肤受损 
 
  相关因素:参照有皮肤受损的危险中的相关内容。 
 
  主要表现: 
 
  1 表皮受损:Ⅰ度褥疮、擦伤、抓伤、烫伤。 
 
  2 皮肤全层受损:Ⅱ度褥疮、烫伤、冻伤。 
 
  护理目标: 
 
  1 病人破损皮肤未出现继发感染。 
 
  2 病人破损皮肤逐步愈合。 
 
  3 病人未出现新的皮肤损伤。 
 
  4 病人及家属熟知皮肤护理要点。 
 
  护理措施: 
 
  1 评估病人皮损的程度(面积、深度、渗出、部位等)。 
 
  2 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皮损处护理要点: 
 
  (1)保持受损局部清洁、干燥、不受压。若为Ⅰ度褥疮,则垫气圈使其悬空,增加翻身的次数,按摩周围皮肤,使其尽快恢复正常。 
 
  (2)配合医师处理Ⅱ度或Ⅱ以上褥疮的创面。 
 
  (3)关节处皮损需严格限制局部活动。 
 
  (4)解除或避免引起皮损的因素。 
 
  3 对感染皮损,配合医师换药,及时留取分泌物作细菌培养加药敏,加强营养,促使创面愈合。 
 
  4 预防发生新皮损,措施参照有皮肤受损的危险中的相关内容。 
 
  重点评价: 
 
  1 病人皮损愈合程度。 
 
  2 病人有无新的皮损。 
  十二、有发生失血性休克的可能 
 
  相关因素: 
 
  1 开放性损伤。 
 
  2 闭合性损伤。 
 
  3 手术后切口渗血。 
 
  主要表现: 
 
  1 伤口出血,局部肿胀。 
 
  2 脉数、气促、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冰凉、末梢紫绀、躁动不安等。 
 
  护理目标: 
 
  1 有可能失血过多的病人能得到监测。 
 
  2 病人一旦休克能得到及时处理。 
 
  护理措施: 
 
  1 判断受伤性质、程度、部位,以估计失血量。下面是成人骨折失血量的估计: 
 
  (1)骨盆骨折:>1000mL. 
 
  (2)四肢动脉损伤:>1000mL. 
 
  (3)大面积软组织捻挫及剥脱:1000-2000mL. 
 
  (4)股骨干骨折:800-1000mL. 
 
  (5)小腿骨折:600mL. 
 
  (6)前臂骨折:200-400mL. 
 
  2 严密监测上述病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尿量,并进行血色素、红细胞及其压积的追踪检测。 
 
  3 了解手术情况,尤其是手术中失血;严密观察伤口渗血量(伤口敷料渗血及引流量)。 
 
  4 警惕休克先兆出现。休克先兆表现为:精神紧张或烦躁,面色苍白,手足湿冷,心率加快,过度换气,血压正常或稍高,脉压差小,尿量正常或减少等。 
 
  5 一旦出现休克先兆,迅速建立有效静脉通路,遵医嘱扩容(输血、输液等),先输晶体液和全血;高流量吸氧。 
 
  6 在扩容治疗同时果断采取止血措施: 
 
  (1)表浅伤口用砂袋或敷料压迫止血。 
 
  (2)四肢动脉出血:上止血带。 
 
  (3)活动性出血点:止血钳钳夹。 
 
  (4)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立止血、PAMBA、EACA、维生素K等。 
 
  7 可对疑内出血病人,在扩容、止血的同时积极完善术前准备。 
 
  8 妥善固定骨折,减少搬动,以免加重损伤,增加出血量和疼痛,从而引起或加重休克。 
 
  重点评价: 
 
  1 有可能失血过多的病人是否得到了重点观察。 
 
  2 病人是否有休克先兆。 
 
  3 病人一旦出现休克,是否得到及时抢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