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士币
 - 2 点
 - 最后登录
 - 2009-11-19
 - 注册时间
 - 2009-10-4
 - 积分
 - 2
 - 帖子
 - 69
  
 
 
 
  
- 护士币
 - 2 点
 - 最后登录
 - 2009-11-19
 - 注册时间
 - 2009-10-4
 - 帖子
 - 69
  
 | 
剖宫产术后病人的护理                 
    剖宫产指经腹切开子宫娩出胎儿的手术。多数应用硬膜外麻醉,亦可用局部麻醉。全身麻醉等, 依产妇具体情况而定。术后病人主要表现为:双下肢暂无知觉、伤口疼痛、腹胀等。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自理能力缺陷;②疼痛;③舒适的改变;腹胀;④母乳喂养无效。 
            自理能力缺陷  
              相关因素  
              剖宫产手术、麻醉的影响。  
              术后输液、留置导尿管、疼痛的影响。  
            主要表现  
            1.不能自行翻身或侧卧,需由护士协助。  
            2.生活不能自理,如漱口、洗脸、洗脚及更换会阴垫纸等。  
            护理目标  
              病人基本生活需要能得满足。  
              病人能恢复自理的能力 。  
              护理措施  
    协助病人进食、洗漱和穿着,及时更换会阴垫纸,保持床单整洁、舒适。将呼叫器及生活用品放在伸手可及之处。  
  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及阴道流血情况,保持输液管及导尿管的通畅。  
              待病人双下肢恢复知觉后,协助翻身或侧卧。  
              协助母乳喂养,做好婴儿护理。  
              全麻病人清醒前应有专人看守。  
              鼓励早下床活动,扶行入厕。  
              遵医嘱测量血压、脉搏、呼吸等。  
            重点评价 产妇自理能力恢复情况。  
              疼痛  
            相关因素  
              剖宫产术后麻醉作用消失。  
              子宫收缩。  
                主要表现 呻吟不止,产妇拒绝按压宫底。  
              病人呈现舒适感。  
              病人主诉疼痛减轻或缓解。  
                护理措施  
              采取舒适卧位,职硬膜外麻醉时去枕平卧6小时后可取半卧位。  
              及时系腹带,减轻伤口张力。  
              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护理操作应轻柔、集中,减少移动病人。  
              教会病人有效咳嗽,咳嗽时轻按伤口。  
              采取各种措施,转移病人对疼痛的注意力。  
            重点评价  
              病人术后疼痛缓解程度。  
              减轻疼痛措施的效果。  
              疼痛对术后活的影响程度。  
              舒适的改变:腹胀  
            相关因素  
              剖宫产手术、麻醉致肠蠕动减弱。  
              剖宫产术后翻身、活动减少。  
    主要表现 病人自觉不适,腹部隆起,叩诊呈鼓音,听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肛门未排气。  
            护理目标  
              病人主诉腹胀减轻或缓解。  
              病人肛门排气、排便。  
            护理措施  
              少量多餐的半流质能促进肠蠕动,禁食糖类及牛奶等产气食物。  
              鼓励病人勤翻身、早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  
              腹部给予松节油热敷,轻轻按摩腹部促进排气。  
              遵医嘱给予新斯的明肌内注射或穴位封闭。  
              必要时肛管排气,或用开塞露、缓泻剂。  
              重点评价  
              病人腹胀减轻的程度。  
              减轻病人腹胀措施的效果。  
              母乳喂养无效  
            相关因素  
              母亲疲劳、疼痛。  
              缺乏母乳喂养的信心和知识。  
                      婴儿含接姿势不正确,或母亲乳头凹陷,扁平等,未实现有效的吸吮。  
              早产儿,母亲营养、水分摄不足,哺乳受干扰(母亲/婴儿生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