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戴白布帽子的人,这是穆斯林的标志之一。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穆斯林要带白帽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穆斯林带白帽的原因以供大家阅读。
穆斯林带白帽的原因:教义、民俗
宁夏是我国唯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被国外友人誉为中国的“穆斯林省”和“伊斯兰教省”。在宁夏的总人口中有三分之一是回族同胞,因此,一进入宁夏,就会感受到浓烈的穆斯林风情,尤其在银川市就能看到很多戴白布帽子的人,这是回族的标志之一。
白色,被穆斯林视为最圣洁的颜色。相传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曾说:你们穿白色的衣服吧!它是你们最好的衣服。所以无沿的白色小幅长期以来也就成为回族穆斯林最喜爱的头饰。回族穆斯林在礼拜时,都要头戴这种白帽,故也有“礼拜帽”之称。
小白帽轻便凉爽,简单易做,美观大方。近几年,回族人民生活日渐提高,一些回族青壮年穿着考究的西装,系上颜色鲜艳的领带,头戴无沿小白帽,将民族特色和时代感相融合,也显得十分潇洒、英俊,落落大方。
除了白布帽子外,回族男子还喜穿坎肩。在白衬衣上罩一件青色坎肩,显得清新于净,色调和谐。传说回族先人多善骑射,好拳术,为了使衣冠整洁利落,多穿坎肩,打扮成武士模样。直到今天,人们从那些头戴白帽、身穿坎肩的回族人中,仍可领略到回族人民的这种爱好的性格特点。
而回族妇女一般多戴盖头(也叫搭盖头)。“青丝不见青天”,是世界穆斯林妇女的一种传统的宗教习俗,故多以面纱、披巾蒙面遮发。盖头一般由纱织品、绸子、缎子、的确良料子制做。未出嫁的少女戴绿色盖头,多在盖头上镶金边、绣花纹香案,清新、秀丽、明快、悦目;
中年妇女戴黑色盖头,显得肃穆庄重;老年妇女戴白色盖头,并披到背心处,看上去虔诚古朴。随着时代的发展,近年来又有了改进,宁夏川区及其城镇的回族妇女都以白色护土帽和彩色头巾代替了过去的盖头,使回族聚居区色彩斑烂,美化了回族人民的生活。
清真寺不仅是穆斯林进行宗教的活动场所,实质上它 又是穆斯林经济生活、政治和文化艺术的集中 表现地。在宁夏你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清真寺。据说全自治区共有大小清真寺三千多座,其中不少清真寺建筑为纯粹阿拉伯式或带有浓厚的阿拉伯建筑风格艺术色彩。
穆斯林带白帽的原因:方便礼拜
这主要与伊斯兰教有关。回民在礼拜叩头时,前额和鼻尖必须着地,为了方便,他们就戴上了无檐小白帽。有个别回民戴遮阳帽后,遇到聚礼活动,把帽檐的一段挪到后面。可见戴无檐小白帽比戴遮阳帽方便得多。由于宗教的原因,逐步养成了回民戴无檐小白帽的习惯。 回族除了戴白帽外,有些也用白、黄色毛巾或布料缠头,俗有“缠头回回”之称。相传穆罕默德在早期传播伊斯兰教时,头缠戴斯达尔礼拜。戴斯达尔长度一般为9尺或12尺。
此帽源于伊斯兰教发祥地阿拉伯地区,那里天气炎热,日照时间长,人们普遍带白帽,借以反射阳光辐射。礼拜帽从颜色上看,有白、灰、蓝、绿、黑五色,分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来戴。一般春夏秋季戴白色帽最多,冬季戴灰色或黑色。
回族的男人,一般头戴回回帽,从颜色上看,有无沿小白帽、小黑帽,大多数喜欢戴白帽。有的不戴帽子,用白毛巾或白布裹头,俗有缠头回回之称。还有的因教派不同、地区不同而戴角回回帽的,如有五角帽、六角帽、八角帽等。冬天,一些年老的回民,如阿訇不喜欢戴绵帽子,头上仍戴一顶白帽子,耳朵上戴一对绣花的青耳套。
穆斯林发展起源
伊斯兰与 基督教、 佛教被人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除此之外,世界上还有 道教、 犹太教、 印度教等民族宗教。
打开一些历史读物,常常会写到 伊斯兰诞生于公元七世纪,由一个名叫 穆罕默德的 阿拉伯人所创立,西方就曾经有人据此将伊斯兰称为“穆罕默德教”。
但这遭到了穆斯林强烈的反对,因为穆斯林们认为,他们信奉的宗教并不是穆罕默德创立的,而是早在穆罕默德之前的千百万年,早在人类诞生之初就已经存在在这个世界上的一神论真理,这一真理直接来自造物主对人的恩赐,而不是穆罕默德或者其他任何人为的独创。但普遍承认该宗教由穆罕穆德创立。
“ 伊斯兰”是一个阿拉伯语词汇的音译,意为“顺从”,当然,这里的顺从并不是对任何人惟命是从,而是指的顺从天地万物的创造者 真主。这个词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实现和平”,它宣告着这一宗教的宗旨——实现人类社会以及苍生万物的和平。
信奉 伊斯兰教的人称为穆斯林。 “穆斯林”是“伊斯兰”一词的派生名词,意为“顺从真主者”,“实现和平者”。别忘了我们说过“伊斯兰”的意思是顺从真主,实现和平,那么信仰伊斯兰的人,自然就要成为“顺从真主的人”、“实现和平的人”。[1]
很多人眼中的穆斯林是阿拉伯人或者波斯人,是阿富汗人或者土耳其人,是维吾尔人或者哈萨克人,我要告诉你,不,他们都不是穆斯林的代名词。如我所言,穆斯林是顺从真主而实现和平的人,它决不会局限于某一个地区,或者某一个民族。人类社会任何国家,任何地区的居民,只要顺从真主而致力于和平者,就是一个穆斯林。
族教分离已有趋势。相反,一个阿拉伯人。一个波斯人,或者一个维族人,一个回族人,如果他不信仰真主,也不致力于和平,就决不是一个穆斯林。 [1] 现代化世俗化的国家家庭社会给予的压力较之于伊斯兰国家很小,因而有极个别穆斯林弃教。
穆斯林不是一个民族的名字,因此决不意味着只要是一个阿拉伯人,或者一个维吾尔人,就可以成为一个穆斯林。不,内心没有信仰真主,行为上也从未顺从过真主,即使出生在穆斯林家庭,也仍然不是一个穆斯林,相反,只要内心信仰真主,那么,即刻就能成为一个穆斯林。
顺从真主的意志,就是遵奉曾启示于众先知,最后在 麦加和 麦地那降示于封印先知穆罕默德的一系列天启。 穆罕默德去世后不久,这些启示被收集、汇编成《 古兰经》。这部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被视为真主的言语。经文强调的主旨是真主独一。
他超绝万物,至尊全能,而在多神和偶像崇拜意义上 以物配主,则是不可宽恕的大罪;他普仁特慈,是引导信徒走向他的“天地的光明”,"比他的命脉还接近于他”。对经、训的理解差异,曾引起长期的教义争论,并兴起不同的学派或教派。
唯理主义的 穆尔太齐赖派一度成为 阿拔斯王朝的官方学派,但遭到正统派的反对。而后出现维护正统教义的艾什尔里学派、 马图里迪学派和 塔哈维学派共同奠定 逊尼派的教义学基础。
伊斯兰教信仰的 吉卜利勒天使穆罕默德十分注重实际,伊斯兰教对信徒顺从真主而规定的宗教信仰和义务,朴实而易行。基本信仰是:信仰真主是唯一真实的主宰;信仰吉卜利勒为首的众天使;信仰《古兰经》和以前的诸经典为天启;信仰众先知和穆罕默德为封印先知;信仰死者复活和审判、后世的奖惩。有的还加上信仰一切皆由真主前定。
宗教义务就是称为信仰支柱的 五功:信仰作证(念 清真言),谨守拜功(每日5次);完纳 天课(法定施舍), 封斋节欲(每年一月),朝觐 天房(一生1次);为主道而奋斗,即圣战,早年曾是重要的宗教义务。
这些仅是最基本的义务,而 伊斯兰教法,即真主对于人类生活的全部诫命,还有更为广泛的要求。教法在社会生活中的至上地位,使伊斯兰教成为以律法为中心的宗教。教法的内容从宗教礼仪、社会伦理、政治制度、经济活动到法律规范,几乎涵盖日常生活的全部行为,构成一个包罗万象的应尽义务的体系。因此,伊斯兰教不仅是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
教法的实质性内容,穆斯林认为已在《古兰经》中包揽无遗,只要加以认识和阐述即可。至于具体问题的解释和适用,则求助于先知的圣训。由此而发展的四大 教法学派,在教法学中坚持公议的原则,承认各学派由类比推理作出的不同裁决。但什叶派坚持只有出自先知家族的宗教领袖,即不谬的伊玛目,才有权传述圣训和诠释教法,并因此否认公议和类比。不过, 十二伊玛目派的乌苏里学派,以理性为教法的补充渊源,坚持教法学家运用独立判断的权利。这些正是两大教派在教义和宪制上的分歧所在。
>>>下一页更多精彩“穆斯林的名称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