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资讯

春节为什么对中国人重要

来源:  作者:  (查看评论)

  中国人最重视的就是春节,每年有数万人在春节前踏上返乡的旅途,只为了能和家人过春节。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春节为什么对中国人重要,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春节对中国人重要的原因

  一、天人合一祭祀,送灶,诸佛下降,除残;祭祀祖先,天神地祇、列祖列宗请到人间,天地人沟通汇集、协调合作,共同对付邪祟,维护人间的幸福安康,这些构成春节仪式活动最重要的内容。小小对联连接着整个世界,上下,阴阳,虚实,乾坤,概括天地宇宙,囊括古今人生。富贵之家可以锦上添花,贫苦人家顿时蓬荜生辉,普天之下,皆大欢喜。这些习俗形式比较典型地反映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人按照自然节律生活劳作、春种夏锄,秋收冬藏,充分顾及了日月星辰、四季更替、地球和人类之间的关系,由此形成社会生活中的传统节日,安排得如此巧妙,是先民们时间意识自觉的产物,是中国人“天人合一”世界观的具体体现。在春节中我们感悟“天人合一”的观念,增加对人生的内涵和对于生命价值的认识,可以提升人生的境界,明心见性,启发德性,明德修身。春节所聚焦的不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内容吗?

  二、迎春纳福“福”是什么?就是讲究平衡与和谐,既要通过合理合法不影响健康的工作得到你没有的,又要珍惜现在已经拥有的,不要得一个,失一个,得失相抵,更不要得不偿失。“福寿康宁”,是符合人性的共同的愿望和追求,它的内涵相当丰富,超越了地域与时空,最大限度地概括了人们的追求和奋斗的终极价值,具有广泛的心理认同基础。相互拜年时的一句祝福语,哪怕是简单或者省略为“新年快乐”四个字,过年中的种种“口彩”,都反映着一种心理企盼,这就是谋求吉祥、平安、顺遂和成功,避免凶祸、灾难、疾疫和失败,它是怎么也不能归为迷信一类的。“趋吉避凶”是民俗文化中所有事项的核心价值观念,因为它是符合人性的需要而产生的。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之际,热烈地追求“新春纳福”,小心翼翼地“趋吉避凶”,这就是春节民俗中纳福文化存在的根由。时至今日,人们的日常生活匆忙而功利,许多人精神焦虑而孤独,谁不希望来年“福星高照”、有个好运气?!谁不希望躲避灾祸和病厄呢?!

  三、除旧布新“开端”的意义给予世俗生活中的芸芸众生一种总结过去,期盼、规划和开辟未来时段的当口和节点。春节的全部传统意义都是围绕着“开端”而存在的:宇宙的诞生、万物的起源、文化的建立、新生活的开端。可以从春节燃放鞭炮和年初一的“鸡日”习俗的早期含义来理解。春节除旧布新的开端意义可以给当代人通过一种年底清理的方式,新的一年,新的开始,它给顺利的人更多的梦想,也给许多不顺利的人以希望。尤其是每个人生命的不灭是通过后代来体现的,这也让年老之人努力克服对死亡的恐惧有了足够的精神力量。人们把春节的这种开端,作为新的奋斗起点,说它是个人、家庭、群体,乃至民族以及整个国家整个生活节律的一个新的转折点,是并不过分的。

  四、领悟亲情为什么春节会如此拨动中国人的心弦?就是因为春节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和谐人事、领悟亲情的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也是沟通人心的一个有效的平台。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人们过年,就是“乡人傩,一国皆若狂”,举国狂欢,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和情感的作用。“一年不赶,赶三十晚”,“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这些话,很深刻地表达了春节所负载的厚重历史积淀,以及春节在中国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从漫漫羁旅风雪夜归,到春运期间人潮滚滚,构成从古到今中国春节来临之际永恒的景观。“回家过年”不仅仅是亲人的聚会,也是精神的洗礼与伦理关系的更新。除夕之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酒酣耳热之际,一杯酒,一生情,一辈子,也就“相逢一笑泯恩仇”,尽释前嫌,它平添了许多宽容和谅解,化解了许多怨恨和矛盾。在当今的时代,作为中国人中的每一个独立个体,可以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通过一种仪式来确认自己的主体性。春节领悟亲情、凝聚情感的仪式性作用,在当今更显得无法替代。

  五、感恩图报美国人有感恩节,春节也可以称之为中国人的感恩节。为什么我们必须感恩呢?这个道理其实很浅显,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爱情的人生,人的心理世界就会漆黑一团。每一个人的成长都受之于父母、师长的教导,受之于同伴、社会的关爱,受之与自然、环境的恩赐。孟子说过做人要“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尽心上》),就是上要对得起天,下要对得起自己人之为人。这需要人们在生活中思考与反思,同时,也需要有某种文化节日的形式来表达,而春节习俗中的团聚、拜年的仪式就具有这种作用。感念上天所赋之赐,感怀父母养育之恩,感谢社会合作之福。

  春节的习俗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猜你感兴趣:

1.外国人过春节和中国人过春节有什么区别

2.春节为什么又叫过年

3.春节民俗仪式的意义

4.英语作文中国人怎样过春节

5.春节与中国传统文化

6.春节为什么挂中国结

7.春节心得体会6篇

考试辅导
最近更新内容
Google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