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资讯

汕头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来源:  作者:  (查看评论)

  汕头(中国大陆官方音译Shantou,传统外文拼写:Swatow),为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三角洲南端,中国11座特大城市之一,为什么汕头发展不起来呢?以下就是小编给你做的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汕头发展不起来的原因

  祸起诚信失却

  2004年4月,时任汕头市委书记的李统书被央视《实话实说》邀请谈信用建设。主持人崔永元开场时这样讲到:“我最近正在学夸人,夸姑娘就说漂亮,夸小伙子就说精神,夸小孩就说聪明,夸汕头人就说你真不像是汕头人。”

  崔永元的半开玩笑的开场白或许道出了当时很多人对潮汕人的大致印象。海贩起家,潮汕人辉煌的商业成就后面,“诚信缺失”的阴影一直挥之不去。

  2001年,国家税务总局一位官员曾说:像汕头潮阳的峡山市场,我去过,那里把假货造得足以乱真,而且价格便宜得令人难以置信。这种聪明才智如果用在走正道上,应该是有前途的。

  精明的潮汕人在自己的家园里不断播撒着“灰色经济”的种子,但真正将其推向极致的,还是共和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系列骗税案。

  2000年8月开始,人称“807工作组”的国务院打击骗取出口退税工作组进驻汕头潮阳、揭阳普宁,一个巨大的黑洞呈现在公众面前:在过去几年里,潮阳、普宁1000多户出口企业,98%以上存在违法犯罪。据不完全统计,两地共虚开增值税发票8.8万本,虚开税额223亿元,涉嫌骗税42亿元。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汕头潮阳市铜盂镇一家宾馆,每间房门前都挂着一块铜牌,写着一个企业的名称,37间房办了37家公司,全部干着虚开增值税发票、骗取出口退税的勾当。有一个干部管了16户企业,其中15户是虚假企业。一些不法分子连88岁的老太婆、16岁的小女孩的身份证,都租来开假公司骗税。

  “玩火”的潮汕人很为此快付出了代价。

  诚信缺失的恶果很快显现出来。2000年年初,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严格加强广东省潮汕地区购进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的通知》。潮汕人说,他们上了全国打击骗税的“黑名单”。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潮阳虚开增值税发票波及13个省,影响了半个中国的经济秩序,“潮商”这个曾经的金字招牌顷刻间就倒了。湖北的一条街区在当时打出“此地无潮货”的招牌。时任潮阳市委书记李楚平说,外地一些部门怕受牵连,干脆不接受潮汕地区的发票。

  当时潮汕地区有一家较有名气的化妆品公司,每年花数千万元做广告,但就是不愿把具体厂址“潮阳”打出来。

  信用没有了,企业间的交易行为倒退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原始状态。潮阳市时任政协常委马湖北说,骗税之名出去后,守法的企业跟着一块倒霉,好多企业快倒闭了。

  汕头老市区的商业街道

  潮汕“海洋文化”:杀出去!

  汕头市原市委书记林木声曾说:“潮商是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商业群体,和已经在历史上风光尽显的内陆徽商、晋商比,潮商踏迹天涯,在海外有着重大影响。”是的,潮商足迹遍布天下,却不太愿意在家乡汕头驻足。

  潮商郑定平说:“潮商无论走到哪里,就在那里落地生根,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这从现在泰国、新加坡等地的情况就可以看出来,潮汕人已经开始进入当地的政坛,为当地作贡献。”

  以广西潮商商会会长方秋潮为代表的广西潮商,如秋潮集团、东亚糖业汪氏家族和正大饲料等,他们每年在广西地区投资80多亿,上交利税10多亿。方秋潮参加过多次汕头的招商引资活动,但鲜有在汕头的实质性投资活动。在“万科股权”争夺战中搅动投资界风云的潮汕商人姚振华,其宝能集团总部设在深圳,也几乎没有在潮汕地区的投资。

  潮汕大佬们足迹遍及全球,敏锐的商业嗅觉使他们能够感知到最有回报价值的投资项目,同时,以逐利为第一目标的潮汕大佬们,很少因“故乡情结”改变他们的投资原则。从投资目的地来讲,在放眼全球的潮汕大佬们眼里,汕头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投资地。

  1858年,恩格斯在《俄罗斯在远东的成功》一文中称,“汕头是中国唯一具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

  中山大学一位从事港澳珠研究的教授曾表示,潮汕地区长期存在走私、假冒等不正之风,歪风不遏制将难吸引投资,也无法有效发挥“侨”的潜能,很多侨商只愿出钱建学校。潮商大佬李嘉诚就是代表性人物之一,他愿意捐钱给汕头大学,几乎每年都会回到汕头大学参加毕业典礼,但他几乎没有在汕头的投资。

  事实上,2001年汕头的“骗税案”给汕头经济的影响远超当时的预期。21世纪初,各地争相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海外投资的时候,“骗税案”极大地动摇了海内外投资者的创业信心,不少企业外迁,招商引资工作困难重重。汕头的信用,犹如多米诺骨牌被推倒。据新华社报道,2001年汕头“骗税案”案发后,全国共18个地区向所属企业发了通知,提出不和汕头、潮阳做生意。市场的反击是迅速而残酷的,信用问题毫无疑问在汕头发展的最关键时刻给了汕头最重的一击。

  独特的潮汕文化与商业裙带

  从事过多年理论研究的汕头原市委副秘书长谢名家认为,重商的潮汕文化本来是开放的文化,侨居海外的潮汕人把这种特质不断发扬光大,但在潮汕本土上反而从开放走向了封闭。

  改革开放以来,仅汕头一地留学出去的就达7万人,潮汕人积极的“走出去”,但外地人却很难融入当地。改革开放初期,潮汕地区政府也曾出台政策也引进了一些外地人才,但由于本地独特的语言文化,加之无形的排外意识,外来人很难融入当地主流社会,呆不了两三年就都走了。21世纪什么最值钱?人才!潮汕商人遍布全球,讽刺的是,却很少有外人能够在当地落脚。

  昔日的南生贸易公司已成了闲楼

  作为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汕头人至今依然保持着很强“自己人”的群体认同感。很多海外潮商虽然常年旅居海外,但始终一生乡音不改,“我是潮汕人”的烙印深深刻在潮商的骨子里。不少潮商能到异地谋财,最初往往是因为家族的提携。我们熟知的李嘉诚亦如此,如果早年没有舅父的收留,可能就没有十几年后香港塑胶花大王的发迹。

  依赖强烈的宗族情结、关系文化特质的另外一个结果是,不少企业和各级政府官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经济活动中不讲规则和法律,讲人情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潮汕地区社会、政府和市场都充满着家族化和血缘化。正因为如此,才导致汕头的地方保护主义盛行,人情风、裙带关系猖獗。当深圳、珠海等地经济特区实现经济腾飞时,汕头反而错失了四大特区之一的大好机遇。

  再过2月,汕头将迎来设立经济特区的35周年生日,曾经的辉煌正在陨落,如今看上去,汕头与任何一座普通城市并没有多大区别。当潮汕商人在资本场厮杀时,多少老汕头人在哀叹汕头,这颗日渐陨落的明珠。

考试辅导
最近更新内容
Google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