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有效的康复治疗,对于减轻脑卒中患者的后遗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住院期间,康复治疗开始的具体时间要由神经科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开始康复训练的时间不同。 脑功能的恢复一般在卒中发生后的前3个月恢复最快,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不仅可以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缩短恢复期限,还可以避免各种并发症及废用综合征的发生,如压疮、肌肉萎缩、关节疼痛和挛缩,可缩短康复疗程。因此,康复训练应在神经科医生指导下积极地尽早开始。脑缺血患者只要神智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多数脑出血康复可在病后10~14天开始进行。下面我们主要介绍脑卒中急性期,即早期卧床期的一些康复措施: 原则是保持良好体位,进行被动运动,床上运动训练和开始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训练应循序渐进,基本程序如下: 1.正确的卧位姿势 将患侧肢体置于抗痉挛的位置,换言之,就是正确的肢体摆放。在急性期,患者大部分时间在床上过,床上正确的体位摆放是预防关节挛缩、变形的重要措施之一。有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三种卧姿。 (1)患侧卧位 患侧卧位是所有体位中最重要的体位。该体位增加了知觉刺激,并使整个患侧上肢被拉长,从而减少痉挛;另一个明显好处是健手能自由活动。 (2)健侧卧位 患侧上肢:放松前伸,放于枕头上,高于心脏,肩前伸,肘伸直,腕背伸,五指伸展。患侧下肢:在前稍屈曲放于软枕上,健腿在后自然屈曲。 (3)仰卧位 尽可能少采用仰卧位,时间不宜过长,因为这种体位异常活动最强;使偏瘫侧骨盆后旋,患侧下肢外旋,同时也增加了骶尾部、足跟外侧和外踝处褥疮的发生。作为一种替换体位或者患者需要这种体位时采用。 2.床上坐位 保持床上正确的坐姿较为困难,当床上不可避免要坐位时,必须选择正确的直立坐位姿势。保持患者躯干的直立,为此可以用大枕垫于身后,髋关节屈曲90°,双上肢置于移动小桌上,防止躯干后仰,肘及前臂下方垫枕,以防肘部受压。 无论病人坐位或卧位取物时,床头柜都应放在偏瘫侧;护理者或家属看望病人,与病人交谈时最好站在患者的偏瘫侧,这样视觉、听觉均来自病侧,有利于引起病人对患侧的注意,从而促进大脑认知功能的恢复和意识到患肢的存在,可加强康复训练。 3.维持关节活动度的训练 应早期开始,急性期可在病房实施。一般每天做两次,每次10~20分钟。做各关节及各方位的运动2~3次。 4.正确的椅子及轮椅上的坐姿 与卧床相比,坐位有利于躯干的伸展,可以达到促进全身身体及精神状态改善的作用。因此在身体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应尽早离床,采取坐位。但是,坐位时只有保持正确的坐姿,才能起到治疗和训练的目的。治疗者应该随时观察患者的坐姿,发现不良坐姿并及时纠正。 5.转移动作训练 可分为床上的转移(仰卧位的侧方移动和翻身),床上起坐、自床向轮椅的转移、起立等。翻身是最有治疗意义的活动,它能刺激全身的反应和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肺部感染和泌尿系感染,预防压疮的发生和预防关节挛缩,变性等并发症。 6.上肢自我主动辅助训练 肩部及肩关节的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上肢运动机能的恢复,因此必须从早期采取措施,既能对容易受损的肩关节起到保护作用,又能较好地维持其活动性。 7.活动肩胛骨 活动肩胛骨可以在仰卧位和健侧卧位或坐位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