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资讯

促进肾病综合征患者利尿消肿的药物有哪些?

来源:  作者:admin  (查看评论)
  肾病综合征属于肾内科常见疾患,临床上4个主要特征,即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全身显著水肿。一般治疗原则为控制水肿,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和控制感染及并发症。合理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复发性肾病或对激素耐药者应配合使用免疫抑制药,治疗不仅以消除尿蛋白为目的,同时还应重视保护肾功能。   在控制水肿方面,常见的利尿消肿药物有以下几大类:   (1)噻嗪类利尿药: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厚壁段和远曲小管前段,通过抑制钠和氯的重吸收,增加钾的排泄而利尿。常用氢氯噻嗪25mg,每日3次 口服。长期服用应防止低钾、低钠血症。   (2)潴钾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后段,排钠、排氯,但潴钾,适用于有低钾血症的病人。单独使用时利尿作用不显著,可与噻嗪类利尿药合用。常用氨苯蝶啶50mg,每日3 次,或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20mg,每日3 次。长期服用须防止高钾血症,对肾功能不全病人应慎用。   (3)袢利尿药:主要作用于髓襻升支,对钠、氯和钾的重吸收具有强力抑制作用。常用呋塞米(速尿)20-120mg/d,或布美他尼(丁尿胺)1-5mg/d(同等剂量时作用较呋塞米强40 倍),分次口服或静脉注射。在渗透性利尿药物应用后随即给药效果更好。应用袢利尿药时须谨防低钠血症及低钾、低氯血症性碱中毒发生。   从以上三种类型药物的作用特点,我们可以看出每种利尿药的作用部位和作用机制都不一样,尤其需注意的是不同利尿药对人体电解质(钠、钾、氯)的影响不一,这在服用过程中需结合电解质检查来指导用药。   (4)渗透性利尿药:通过一过性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可使组织中水分回吸收入血,同时造成肾小管内液的高渗状态,减少水、钠的重吸收而利尿。常用不含钠的右旋糖酐40(低分子右旋糖酐)或羟乙基淀粉(706代血浆),250-500ml静脉点滴,隔日一次。随后加用袢利尿药可增强利尿效果。但对少尿(尿量<400ml/d)病人应慎用此类药物,因容易诱发“渗透性肾病”,而导致急性肾衰竭。   (5)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或人血白蛋白等静脉滴注均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促进组织中水分回吸收并利尿。当病人低蛋白血症及营养不良严重时亦可考虑应用人血白蛋白。但由于输入的血浆和其制品均将于24-48h 内由尿中排出,故血浆制品不可输注过多过频。对伴有心脏病的病人应慎用此法利尿,以免因血容量急性扩张而诱发心力衰竭。   (6)其他:对严重顽固性水肿病人,上述治疗无效者可试用短期血液超滤治疗,实施本疗法能迅速脱水,严重腹水病人还可考虑在严格无菌操作条件下放腹水,体外浓缩后自身静脉回输。   综上所述,对肾病综合征病人利尿治疗的原则是不宜过快、过猛,以免造成有效血容量不足、加重血液高粘倾向,诱发血栓、栓塞并发症。
考试辅导
最近更新内容
Google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