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听人说起的是胃下垂,你听说过肾下垂吗?正常肾的位置是肾门对着第1、2腰椎横突,右侧略低于左侧。立位时,肾可下降2~5cm,若超过此范围者,则称为肾下垂。 肾位于腹膜后,脊柱两旁的浅窝中。肾依靠脂肪囊、肾筋膜、肾蒂血管和腹内压力维持正常的位置。如果肾窝浅,肾蒂长,肾周围脂肪减少,肾周结缔组织松弛,分娩后腹壁松弛使腹内压降低,都可以引起周围组织对肾的支持不力,使肾的移动幅度加大,易造成肾下垂。 肾下垂多发生于20~40岁瘦高体型的女性,右侧多于左侧。病人症状的轻重与肾移动的幅度不完全一致。腰痛是主要症状,呈钝痛或牵扯痛,久坐、久站或行走时加剧,平卧后消失。肾蒂血管或输尿管扭转时,可出现肾绞痛、恶心、呕吐、脉搏增快等症状。直立位时可因肾蒂血管被牵拉,肾血流量减少而引起高血压。肾活动幅度大时,如果肾受挤压可发生血尿;若输尿管弯曲可导致肾积水或上尿路感染,常见尿频、尿急等膀胱刺激症状。 除了泌尿系统症状,在肾活动过大时,对腹腔神经丛的牵拉常会引起消化不良、腹胀、嗳气、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部分病人精神较紧张,伴有失眠、眩晕、心悸、乏力等神经官能症症状。 大多数肾下垂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也就不需特殊治疗。有腰痛、血尿者,应加强腹肌锻炼,增加营养,强壮身体,使用紧束弹性宽腰带或肾托。症状较重,平卧或托肾后症状无明显好转,并有肾积水感染者,应施行肾悬吊固定术,但决定手术应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