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资讯

皮肤外用药物常有哪些剂型?

来源:  作者:admin  (查看评论)
  药物的剂型是指药物配成的型式。不同的剂型具有不同的物理作用,并能使所含药物发挥较好的作用。下面我们将皮肤外用药物的剂型做一个全面的介绍,希望能对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些皮肤用药的使用起到指导作用。  1.溶液   是药物的水溶液。具有清洁、收敛作用,主要用于湿敷。湿敷有减轻充血水肿和清除分泌物及痂皮等作用,如溶液中含有抗菌药物还可发挥抗菌、消炎作用,主要用于急性皮炎湿疹类疾病。湿敷时需注意保持湿敷垫与皮损面接触及冷、湿度,每次冷湿敷的面积不能超过体表总面积的1/3。常用的有3%硼酸溶液、0.2%~0.5%醋酸铝溶液、1:8000高锰酸钾溶液、0.1%硫酸铜溶液等。   2.酊剂和醑剂   是药物的酒精溶液或浸液。酊剂是非挥发性药物的酒精溶液,醑剂是挥发性药物的酒精溶液。两者外用于皮肤后,酒精迅速挥发,将其中所溶解的药物均匀地分布于皮肤表面,发挥其作用。常用的有2.5%碘酊、复方樟脑醑等。   3.粉剂   为细微干燥粉末。有干燥、保护和散热作用,主要用于急性皮炎无糜烂和渗出的皮损。常用的有滑石粉、氧化锌粉、炉甘石粉等,使用前注意先摇匀。   4.洗剂   也称振荡剂,是粉剂(30%~50%)与水的混合物,二者互不相溶。有止痒、散热、干燥及保护作用。常用的有炉甘石洗剂、复方硫磺洗剂等,用前同样先摇匀。   5.油剂   用植物油溶解药物或与药物混合。有清洁、保护和润滑作用,主要用于亚急性皮炎和湿疹。常用的有25%~40%氧化锌、10%樟脑油等。   6.乳剂   是油和水经乳化而成的剂型。有两种类型,一种为油包水,油为连续相,有轻度油腻感,主要用于干燥皮肤或在寒冷季节的冬季使用;另一种为水包油,水是连续相,也称为霜剂,容易洗去,适用于油性皮肤。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均可配成乳剂,具有保护、润泽作用,渗透性较好,主要用于亚急性、慢性皮炎。   7.软膏  是用凡士林、单软膏(植物油加蜂蜡)或动物脂肪等作为基质的剂型。具有保护创面、防止干裂的作用,软膏渗透性较乳剂更好,其中加入不同药物可发挥不同治疗作用,主要用于慢性湿疹、慢性单纯性苔藓等疾病。由于软膏可阻止水分蒸发,不利于散热,因此不宜用于急性皮炎、湿疹的渗出期等。   8.糊剂   是含有25%~50%固体粉末成分的软膏。作用于软膏类似,因其含有较多粉剂,所以有一定吸水和收敛作用,多用于有轻度渗出的亚急性皮炎湿疹等,毛发部位不宜用糊剂。   9.硬膏   由脂肪酸盐、橡胶、树脂等组成的半固体基质贴附与裱褙材料上(如布料、纸料或有孔塑料薄膜)。硬膏可牢固地粘着于皮肤表面,作用持久,可阻止水分散失、软化皮肤和增强药物渗透性的作用。常用的氧化锌硬膏、肤疾宁硬膏、剥甲硬膏等。贴用前宜微微加温。   10.涂膜剂   将药物和成膜材料溶于挥发性溶剂(如丙酮、乙醚、乙醇等)中制成。外用后溶剂迅速蒸发,在皮肤上形成一均匀薄膜,常用于治疗慢性皮炎,也可以用于职业病防护。   11.凝胶   是以有高分子化合物和有机溶剂如丙二醇、聚乙二醇为基质配成的外用药物。凝胶外用后可形成一薄层,凉爽润滑,无刺激性,急、慢性皮炎均可使用。常用的有过氧化苯甲酰凝胶、阿达帕林凝胶等。   12.气雾剂   又称喷雾剂,由药物与高分子成膜材料和液化气体混合制成。喷涂后药物均匀分布于皮肤表面,可用于治疗急、慢性皮炎或感染性皮肤病。喷射前应均匀摇晃。   13.其他   二甲基亚砜可溶解多种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也称万能溶媒,药物的二甲基亚砜剂型往往具有良好的透皮吸收性,外用疗效好。1%~5%氮酮溶液也具有良好的透皮吸收性,且无刺激性。   总的来说,皮肤病外用药物剂型的选择遵循以下原则:   ①急性皮炎仅有红斑、丘疹而无渗液时可选用粉剂或洗剂,炎症较重,糜烂、渗出较多时宜用溶液湿敷,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则用糊剂。   ②亚急性皮炎渗出不多者宜用糊剂或油剂,如无糜烂宜用乳剂或糊剂。   ③慢性皮炎可选用乳剂、软膏、硬膏、酊剂、涂膜剂等。   ④单纯瘙痒无皮损者可选用乳剂、酊剂等。
考试辅导
最近更新内容
Google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