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情况下,患者需要在一定时间内连续用药才能治愈疾病。药物耐受性是指机体连续多次用药后,其反应性逐渐降低,需要加大药物剂量才能维持原有疗效。耐受性在停药后可消失,再次连续用药时又可发生。 多数药物的耐受性是逐渐产生的,但也有少数药物在短时间内,应用几次后很快产生耐受,称之为快速耐受性。例如麻黄碱静脉注射3~4次后,其升压作用就消失了,服药2~3天后平喘作用即可消失。此外,化学结构类似或作用机制相同的药物之间,机体对某药产生耐受性之后,又对另一种药物的敏感性也降低,如乙醇和巴比妥,能产生交叉耐受性。 药物耐药性或者抗药性是指病原微生物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当某种病原微生物对某种抗菌药产生药物耐药性,那么直接后果便是该抗菌药使用无效。 现如今,各种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病原微生物为了生存,势必加强自身防御能力,抵御甚至适应抗菌药物,从而对抗抗菌药的作用,可以说,耐药性的产生是微生物的一种天然抗生现象。由一种药物诱发,而同时对其他多种结构和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药物产生交叉耐药,致使化疗失败,称为多药耐药。 目前,细菌对一些常用药物都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至今为止,还没有一种药物能完全避免耐药。对于那些应用时间较长,使用范围广泛的药物,细菌的耐药往往较为严重。滥用抗菌药物是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的重要原因。细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完全耐药。昔日对青霉素非常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如今基本对其耐药。耐药菌已成为临床抗菌药物治疗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所以说,如果继续滥用抗菌药物,有一天我们将对细菌无药可治,这并非危言耸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