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资讯

抗骨质疏松药物有哪些?

来源:  作者:admin  (查看评论)
  对于确诊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无论是否有过骨折,都应考虑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来治疗。抗骨质疏松药物有多种,作用机制也各有不同,或以抑制骨吸收为主,或以促进骨形成为主,也有一些多重作用机制的药物。应用目的都是提高骨量和骨质量,最终降低骨质疏松骨折风险。  (一)双膦酸盐类   1.阿仑膦酸钠   用于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男性骨质疏松症和糖皮质激素诱发的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证明此药可增加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降低发生椎体及非椎体骨折的风险。  为避免口服时对上消化道的刺激反应,此药应空腹服药,用200~300ml白开水送服,服药后30分钟内不要平卧,应保持直立体位(站立或坐立)。另外,在此期间也应避免进食牛奶、果汁等饮料及任何食品和药品。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慎用。服药方法类似的还有利噻膦酸钠。  2.依替膦酸钠  用于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药物引起的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证明此药可增加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降低椎体骨折的风险。   此药需间歇、周期服药,服药两周后需停药十一周,然后开始第二周期,停药期间可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3。服药两小时内,避免食用高钙食品(如牛奶或奶制品)以及含矿物质的营养补充剂或抗酸药。肾功能损害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双膦酸盐类除了口服制剂外,还有静脉注射剂——伊班膦酸钠和唑来膦酸注射液。但是对于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应慎用静脉注射剂或酌情减少药物剂量,肌酐清除率<35ml/min的患者不能用此类药物。   (二)降钙素类   此类药物除了能增加骨量,还能明显缓解骨痛,因而更适合有疼痛症状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目前应用于临床的降钙素类制剂有两种——鲑鱼降钙素和鳗鱼降钙素类似物,适应证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降钙素的安全性总体良好,少数患者可有面部潮红、恶心等不良反应,偶有过敏现象。  (三)雌激素类  此类药物适合用于60岁以前的围绝经和绝经后妇女,特别是有绝经期症状(如潮红、出汗等)及有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的妇女。临床研究证明雌激素类药物可增加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和髋部骨密度、降低发生椎体及非椎体骨折的风险,并能明显缓解绝经相关症状。   但是,有雌激素依赖性肿瘤(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血栓性疾病、不明原因阴道出血及活动性肝病和结缔组织病者,绝对禁忌应用此药。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有乳腺癌家族史、胆囊疾病和垂体泌乳素瘤者慎用。   (四)甲状旁腺激素   甲状旁腺激素(PTH)是当前促进骨形成药物的代表性药物,小剂量rh PTH(1-34)有促进骨形成的作用。   (五)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类(SERMs)   代表药物为雷洛昔芬,适用于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少数患者服药期间会出现潮热和下肢痉挛症状,潮热症状严重的围绝经期妇女暂时不宜用。此外,国外研究报告该药有轻度增加静脉栓塞的危险性,故有静脉栓塞病史及有血栓倾向者如长期卧床和久坐期间禁用。   (六)锶盐   锶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正常人体软组织、血液、骨骼和牙齿中存在少量的锶。人工合成的锶盐雷奈酸锶,是新一代的抗骨质疏松药物,主要适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服药期间不宜与钙和食物同服,以免影响药物吸收。肌酐清除率<30ml/min的重度肾功能损害者不推荐使用。具有高静脉血栓风险的患者,应慎用本药。   雷奈酸锶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腹泻、头痛、皮炎和湿疹,一般在治疗初始时发生,程度较轻,多为暂时性,可耐受。   (七)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   包括1,25双羟维生素D3(骨化三醇)和1α羟基维生素D3(α-骨化醇)。这类药物更适用于老年人、肾功能不健全者。还可与其他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应用。长期应用注意定期监测血钙和尿钙水平。   (八)维生素K2(四烯甲萘醌)   四烯甲萘醌主要适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少数患者服药期间有胃部不适、腹痛、皮肤瘙痒、水肿和转氨酶暂时性轻度升高。但是本药禁忌用于服用华法林的病人。   (九)植物雌激素   尚无有力的临床证据表明目前的植物雌激素机制对提高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等有明确疗效。   (十)中药   国内已有数种已批准的治疗骨质疏松的中成药,多数有缓解症状、减轻骨痛的疗效。但是中药关于改善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的大型临床研究尚缺乏,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考试辅导
最近更新内容
Google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