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厌食症是一种心理生理性疾病,尤其多发于年轻女性,特征是长期拒绝进食或拒绝维持正常的体重,对肥胖有深深的恐惧,对身体形象扭曲的想像使病人总感觉自己体重超重而身心受累,而其实并不存在任何导致体重急剧下降的疾病。 关于神经性厌食症的病因,最为复杂的说法是将神经性厌食症看作是包括生物、心理和文化三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一种疾病。在神经性厌食症两个阶段的概念化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多因子病因模型,从而描述了社会文化影响因素和个体的生物和心理变化对于疾病发生的相对影响情况。在第一阶段——即疾病的“募集”阶段——社会文化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在这一阶段,将瘦和女性的美丽联系在一起的文化背景使某些女性步入了长期节食的生活模式。在第二阶段——发展或顺应——以纠正从社会文化角度来解释该病的缺陷。在发展阶段,特殊的生物和心理特征决定了哪些个体发展为完全的神经性厌食症。 英国精神病学家George I. Szmukler和Digby Tantum (1984)提出了“饥饿成瘾性”模型,认为发展为完全神经性厌食症的病人不论在躯体上还是心理上对饥饿状态具有依赖性。与酗酒和滥用其他物质的人很相似,厌食症病人从饥饿感中可以获得欣快感或压力的释放感,他们体内含有一种特殊的生理底物,可以让他们比只进行长期节食的个体对饥饿更敏感。然而,Szmukler 和Tantum又补充,饥饿依赖性并不能完整地解释神经性厌食症,相反,他们认为饥饿依赖性与许多社会文化、心理和家庭因素相结合促使某些个体将厌食行为作为一种抒发个人痛苦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