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是一个古老、非常通用而且相当国际化的名词,现在其一般意义就是中风。“卒中”一词源于希腊语apoplexia,它又是由动词apoplessein派生而来的,分别指的是“中风”以及“发生中风”的意思。因此,卒中的定义与该词的历史以及它不断更迭的含义有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中风包括“病灶性(有时是全脑性)大脑功能障碍引起的急进性临床体征,持续24小时以上或导致死亡,并且除血管源性以外无其他明显病因。”“全脑性”指的是病人陷入深度昏迷并伴有蛛网膜下隙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这一定义排除了短暂性缺血性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 TIA)的可能,因为其体征的持续时间少于24小时。 中风是最常见的危及生命的神经疾病,在欧洲和美国被列为导致死亡的第三大原因,仅次于心脏病和癌症。中风的病死率随年龄和性别而改变,除年龄之外,发生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当属动脉性高血压。良好地控制重度、中度以及轻度高血压,可以减少中风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除年龄和高血压病之外,心脏功能不全是第三大危险因素。不管血压如何,患有心脏疾病的人,无论是隐匿性的还是症状性的,发生中风的危险程度都将是原来的两倍以上。其他危险因素还有吸烟、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增加、血红蛋白浓缩、肥胖以及口服避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