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肠道线虫——人蛔虫,是一种遍布世界各地的极其常见的寄生虫。成虫长15~35 cm(6~14英寸),寄生于小肠腔内。它们有时可随粪便排出,但如果呕吐时进入口腔,则可从宿主的口或鼻腔中排出;雌性成虫每天生产的受精卵多达20万个,这些受精卵均从粪便中排出。卵在土壤中至少存活2~3周,随后进入具有感染性的幼虫期。虫卵能耐受化学物质、干燥和极端的温度,但在温暖、潮湿、避光的黏土中成熟或“孵化”的速度最快。人们在食用了被粪便污染的食物或饮用了被污染的水后若摄入孵化期的虫卵就会被感染;至于幼儿,也可由于直接摄入含有虫卵的泥土而引起感染。农村较差的卫生条件以及使用人类排泄物作为肥料的习惯有利于疾病的传播。 成熟的虫卵附着在小肠壁上,幼虫在宿主体内经过了一系列值得注意的迁移,穿过小肠壁,通过血管或淋巴管运送至肝脏和心脏,然后到达肺部,在此穿破肺泡,并在接下来的3周内进一步发育蜕化,接着沿着气管爬到咽喉,随后随吞咽进入小肠,在那里发育为成虫。肺内幼虫数量过多可能会导致蛔虫性肺炎,寄生于肠道内的成虫可能引起发热、腹部不适、腹泻以及对虫体蛋白质的过敏反应,发热可能致使蛔虫游走到喉部,造成窒息;也可能使其从口腔或鼻腔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