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能够阻止失血的堵塞性血凝块,还是病理性血管内的血凝块,其基本结构是由纤维蛋白构成的网状结构,并有血细胞夹在其中。当血管壁由于外伤或疾病而发生破裂时,纤维蛋白原(因子Ⅰ)就会由一种可溶性血浆蛋白转变成不溶性纤维蛋白束。纤维蛋白的形成分为三步:首先,凝血酶,即一种血浆蛋白水解酶,从每个纤维蛋白原分子上分解出几个小分子多肽。剩余的分子被称做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形成纤维蛋白束。最后,这些纤维蛋白束在血浆转酰胺基酶即血纤维蛋白稳定因子(因子ⅩⅢ)的作用下,通过共价键相连以增加其拉伸强度,不过该因子需先由凝血酶激活。 正常循环的血浆中不存在凝血酶,凝血酶在血管损伤后,由凝血酶原(因子Ⅱ)经过外源性和内源性凝血通路中的一条或两条通路进行一系列的酶促反应转变而成。当血液与受损的组织(如破裂的血管壁)接触时,外源性凝血通路开始启动。组织中提供的一种脂蛋白——组织促凝血酶原激酶或组织因子(因子Ⅲ)——可以与一种血浆蛋白即因子Ⅶ发生反应。然后,因子Ⅶ会使血浆酶原即斯图亚特因子(因子Ⅹ)转变成活性形式。激活后的斯图亚特因子(因子Ⅹa)会与一种非酶性血浆蛋白即前加速素(因子Ⅴ)结合,之后从凝血酶原中释放出凝血酶,纤维蛋白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