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支睾吸虫又称中华肝吸虫,是一种小的蠕虫,它们寄生在人、狗、猫、猪以及许多野生动物的胆道和肝脏中,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以及印度。1875年被首次发现,最近的资料显示仅在中国就有约2000万人受到感染。中华肝吸虫在胆道内产卵并通过粪便排出,如果遇到合适的淡水螺,便会在其中间宿主体内寄生下来,并完成其生活史的一系列阶段。最终,能自由游动的幼虫被孵育出来,它们可以穿入鱼皮或鱼肉,尤其是那些鲤鱼科的鱼类并形成包囊。人类或其他终宿主由于生食或半熟食包囊(囊蚴)而受到感染。在许多亚洲国家,生鱼是一道美味,而这些鱼有时是在池塘中用人的粪便喂养的。包在囊内的囊蚴幼虫可以抵御烟熏、醋泡、盐腌以及烘干,在夏威夷就曾经有进口鱼类导致人感染的病例;随着亚洲烹饪方式的传播,对于美食家们的潜在危险已大大超出亚洲范围波及世界。 华支睾吸虫的轻度感染常常是无症状的,重度感染则可能引起腹泻、发热、黄疸和腹痛。慢性病例中常发生胆管阻塞和肝脏脓肿,华支睾吸虫是否与肝癌发病相关暂不明确。粪便镜检发现特异虫卵可作为诊断依据,药物治疗有时有效。预防方法包括改善乡村卫生条件、规范养鱼方法和把鱼煮透。然而,要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烹调方式似乎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