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资讯

骨折固定有哪些方法?

来源:  作者:admin  (查看评论)
  骨折的治疗有三大原则——复位、固定和康复治疗。其中,复位是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近乎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的支架作用。它是治疗骨折的首要步骤,也是骨折固定和康复治疗的基础。固定则是将骨折维持在复位后的位置,使其在良好对位情况下达到牢固愈合,这是骨折愈合的关键。康复治疗是在不影响固定的情况下,尽快地恢复患肢肌、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舒缩活动。  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减少肌肉萎缩、保持肌肉力量;防止骨质疏松、关节僵硬和促进骨折愈合,是恢复患肢功能的重要保证。三者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没做到位都有可能导致骨折治疗的失败。   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一下骨折的固定,特别是骨折外固定的一些方法以及优缺点。目前常用的外固定方法有小夹板、石膏绷带、外展架、持续牵引和外固定器等。这当中不少是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比如小夹板和石膏绷带。   (一)小夹板固定   是利用具有一定弹性的柳木板、竹板或塑料板制成的长、宽合适的小夹板,在适当部位加固定垫,绑在骨折处肢体的外面,外扎横带,以固定骨折。   小夹板固定的优点是能有效地防止再发生骨折移位,横带和固定垫的压力也可使残余的骨折端移位能进一步矫正,而且便于及早进行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促进骨折愈合。具有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治疗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   小夹板固定的缺点是必须掌握正确的原则和方法,绑扎太松或固定垫应用不当,易导致骨折再移位;绑扎太紧可产生压迫性溃疡、缺血性肌挛缩,甚至肢体坏疽等严重后果。特别是绑扎过紧引起缺血性肌挛缩,是骨折最严重的并发症,常导致严重的残废,应注意预防。   (二)石膏绷带固定   是用熟石膏(无水硫酸钙)的细粉末撒布在特制的稀孔纱布绷带上,做成石膏绷带,用温水浸泡后,包在病人需要固定的肢体上,5~10分钟即可硬结成形,并逐渐干燥坚固,对患肢起有效的固定作用。近年来采用树脂绷带固定者也日渐增多。   石膏绷带固定的优点可根据肢体的形状塑型,固定作用确实可靠,可维持较长时间。缺点是无弹性,不能调节松紧度,固定范围较大,一般须超过骨折部的上、下关节,无法进行关节活动功能锻炼,易引起关节僵硬。   石膏绷带固定有些注意事项需要特别说明:   1.应在石膏下垫置枕头,抬高患肢,以利消除肿胀;  2.包扎石膏绷带的过程中,需将肢体保持在某一特殊位置时,助手可用手掌托扶肢体,不可用手指顶压石膏,以免产生局部压迫而发生溃疡;   3.石膏绷带未凝结坚固前,不应改变肢体位置,特别是关节部位,以免石膏折断;   4.石膏绷带包扎完毕,应在石膏上注明骨折情况和日期;   5.观察石膏绷带固定肢体远端皮肤的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充盈、感觉和指(趾)的运动。如果出现持续剧烈疼痛、患肢麻木、颜色发紫和皮温下降的情况,提示石膏绷带包扎过紧引起的肢体受压,应立即将石膏全长纵形切开减压,否则继续发展可致肢体坏疽;   6.肢体肿胀消退可引起石膏过松,失去固定作用,应及时更换;   7.石膏绷带固定过程中,应进行主动肌肉舒缩锻炼,未被固定的关节要早期活动。   (三)外展架固定   将用铅丝夹板、铝板或木板制成固定或可调节的外展架用石膏绷带或粘胶带固定于病人胸廓侧方,可将肩、肘、腕关节固定于功能位。患肢处于抬高位,有利于消肿、止痛,且可避免肢体重量的牵拉,产生骨折分离移位,如肱骨骨折。   (四)持续牵引   牵引既有复位作用,也是外固定。持续牵引分为皮肤牵引和骨牵引。皮肤牵引是将宽胶布条或乳胶海绵条粘贴在皮肤上或利用四肢尼龙泡沫套进行牵引。骨牵引是用骨圆钉或不锈钢针贯穿骨端松质骨,通过螺旋或滑车装置予以牵引。   持续牵引的方法和牵引重量应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肌肉发达程度、软组织损伤情况和骨折的部位来选择。牵引重量太小,达不到复位和固定的目的;重量过大,则可能产生骨折分离移位。   (五)外固定器   将骨圆钉穿过远离骨折处的骨骼,利用夹头和钢管组装成的外固定器固定。利用夹头在钢管上的移动和旋转矫正骨折移位。其优点是固定可靠,易于处理伤口,不限制关节活动,可行早期功能锻炼。
考试辅导
最近更新内容
Google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