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球菌属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疾病。分2类:一类是感染性疾病,如急性扁桃体炎、脓皮病、肺炎等。另一类为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等链球菌感染为人类常见疾病,不仅遍及世界各地,而且四季均可发生。肺炎链球菌旧称肺炎双球菌,存在于正常人体的口、鼻、咽腔,人体抵抗力降低时方致病,主要引起大叶性肺炎。链球菌(未染色) 链球菌致病除与人体防御能力的降低、变态反应的发生、感染细菌的链球菌感染数量有关外,细菌对自然界的抵抗力,特别是与其所产生的毒素及酶的关系更为密切。溶血素(包括溶血素D、S)能溶解红细胞,破坏白细胞及血小板,对细胞及细胞内溶酶体膜均有作用。溶血素作用于细胞膜的胆固醇,而心脏细胞含胆固醇较多,故溶血素对心脏有特异毒性作用。溶血素S则常作用于肾小球、关节内膜等处含有较多磷脂质的细胞膜,引起炎症。 红疹毒素由噬菌体介导产生,可致皮肤发生红色皮疹,使表皮坏死脱落,还有致热作用及增强心脏、关节囊内膜、肾小球变态反应的作用。链激酶又名溶纤维蛋白酶,可溶解血块及阻止血浆凝固。透明质酸酶又名扩散因子,可溶解组织间的透明质酸;脱氧核糖核酸酶能分解细胞中脱氧核糖核酸,使脓液粘稠度下降。这些酶的作用均有利于细菌在组织中扩散,因而增加了细菌对人体的侵袭作用。 B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为人类泌尿生殖道及鼻咽部的寄生菌,主要引起肾盂肾炎、肺炎、子宫内膜炎。此菌亦已成为产褥热、新生儿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若产妇带菌,分娩过程中羊膜链球菌感染破裂后,胎儿可被污染的羊水经呼吸道感染,亦可在经过产道时被感染。新生儿还可因吸入医护人员及产妇呼吸道带菌者的飞沫而被感染。 新生儿的B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分早发型(败血症型)和迟发型(脑膜炎型)。前者出生后数小时至5天内急剧发病,患儿有呼吸困难、呼吸停顿、昏睡、惊厥、休克等,病死率高。后者产后7~10天发病,患儿发热、昏睡、昏迷等,脑脊液中细胞数增多、蛋白质增多、含糖量减少,可检出病原菌及抗原。病死率较败血症型低,但可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