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是一种在很多脊椎动物上存在的结构。当我们微笑时,露出两排整齐洁白的牙齿,我们会发现,每一排、每一边的牙齿都不一样:中间的牙齿扁扁的,边上一点的牙齿尖尖的,再往里看有的牙齿圆圆的……为什么牙齿会有不同形状呢? 人类是杂食性的,既吃植物的根茎叶,也吃家禽的肉。我们能把各类食物从大化小、从粗变细,嚼碎嚼烂,这全靠各种不同形状的牙齿帮忙。它们担负的职责不同,不同形状的牙齿在磨碎食物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它们的形状也就出现了差别,从而更符合人类的需要。 首先来说前方正中的牙齿——切牙,又叫门牙,有四对共8颗。切牙的形状扁而宽,好像菜刀一样,它的职责是切断入口的食物。例如在我们吃大饼的时候,总是先把它咬下一块来再进行咀嚼。咬下一块饼,这就是切牙的工作。食物在这里被切成块状或者片状。 靠近嘴角两边的附近各有一对尖尖的牙齿,叫做“尖牙”,也可以叫做“犬牙”,共4颗。顾名思义,这类牙齿在虎豹狼犬等食肉动物中也存在,而且和人类相比较,它们的尖牙更加发达。尖牙有撕碎食物的功能。例如当你吃鸡腿的时候,肯定是拿起鸡腿放在嘴角,先用这个部位的牙把鸡肉撕下来,再津津有味地细嚼慢咽。 再往里,就是后牙,也可以叫做“臼齿”。后牙分前磨牙和磨牙,磨牙又分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即智齿,有4颗)。前磨牙左、右、上、下共有8颗,根据第三磨牙是否萌出,磨牙左、右、上、下共有8颗或者12颗。这些牙齿表面比较宽而矮,冠面上还有高低不平的凹沟,如果把上排牙与下排相应的牙并在一起,就像一个磨子。它们是用来把食物磨碎的,就像磨盘一样,把食物嚼碎、磨细。 食物进入口腔,经过切、撕,然后磨的过程,把食物弄得越碎越好,而磨碎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给胃肠道消化食物做好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