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资讯

登革热是一种什么病?

来源:  作者:admin  (查看评论)
  登革热是一种急性发热性疾病,由B型虫媒病毒引起,包括4种血清型,通过带病毒的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该疾病呈地方性发病,遍及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尽管患病后要经过数周才能痊愈,无并发症的登革热极少导致死亡。然而该疾病常没有良性病程,可以伴有出血症状(出血性登革热)和循环衰竭(登革热休克综合征),从而导致潜在的致死性后果,除非有合适的设备对那些病人进行紧急医疗救治。  典型的无并发症登革热有3~15天的潜伏期,并出现特征性突然发作的寒战、头痛、腰背痛以及严重的衰竭。体温迅速升高,甚至高达40℃,常在疾病的第一阶段发生心动过缓(慢心率)、低血压及伴有高热。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以及易在面部出现白色和粉红色皮疹。典型的登革热,起初发热持续48~96小时,尽管第二期发热的最高温度比第一期要低,但在退热24小时后,体温将再次升高(马鞍热型)。第二期出现特征性红色疹子,常覆盖躯干和四肢,而面部较少。发热、皮疹、头痛以及其他的疼痛被描述为登革热三联征。急性发作在8~10天后结束,一次发病即可获得对该亚型登革热的免疫力。  出血性登革热常常侵袭10岁以下的儿童,在1岁以下的婴儿中病死率最高。当同一个体在早期感染1型登革热病毒后,很容易感染2型登革热病毒。从免疫母体获得特殊亚型的抗体时,称为免疫加强。这些并发症的先兆症状常在病程的第2到第6天间出现,包括突然衰竭,伴有低血容量的脉搏加快;嘴唇、耳和甲床发绀(变成青紫色),肢端湿冷而躯干温暖。鼻出血、自发性碰伤、注射部位出血时间延长以及上下胃肠道出血,均提示这型疾病中出现显著的凝血机制紊乱。  “登革热”这一病名来自西班牙语,是斯瓦希里语“Ki denga pepo”(由魔鬼引起的突然痉挛样癫痫发作)的同音异义词。该词在1827年和1828年西班牙属西印度群岛流行,并被引入英格兰医疗界使用。
考试辅导
最近更新内容
Google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