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山病是在我国发现的一种原因不明的心肌病,亦称地方性心肌病。1935年在我国黑龙江省克山县发现大批急性病例,主要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因病因未明,故称为“克山病”。现已证实克山病是一种与环境低硒关系密切的地方性心肌疾病,并有环境卫生差、易有病毒感染为其特点。 根据心功能状态,临床上将克山病分为急型、亚急型、慢型和潜在型。前三者为心功能失代偿型,后者为代偿型。 1.急型 常在寒冷、过劳、感冒、精神刺激、暴饮暴食或妇女分娩等心脏负荷加重的诱因作用下发病,多发生在冬季,起病急骤,进展迅速。病人主要以恶心、剧烈呕吐,头晕为主要症状,也常有上腹不适、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出现昏厥、抽搐或心源性休克。检查时可见四肢厥冷、体温下降、脉搏微弱、血压下降并有冷汗,但意识清醒,心脏扩大,听诊可闻及一系列改变,下肢可有凹陷性水肿,重症者可在几小时内死亡。 2.亚急型 多发生在断奶后及学龄前儿童(2~5岁),夏、秋季多发。发病缓慢,常以全身水肿、精神萎靡、食欲不振、面色灰暗为主要症状,常在症状出现后1周左右发生慢性心功能不全,少数可发生心源性休克。体检可见颜面及全身水肿,心脏扩大,心率增快,常有奔马律和淤血性肝大。 3.慢型 发病缓慢,可从无症状阶段逐渐发病,亦可由其他型过渡而来。主要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可有心悸、呼吸困难、咳嗽、水肿、肝脏淤血。检查可见呼吸急促,多采取端坐位,心脏有明显扩大,听诊可闻第一心音减弱、奔马律及各种心律失常。 4.潜在型 可发生于健康人,常无症状,可照常劳动或工作,在普查中被发现,此属稳定的潜在型,预后良好;由其他型转变而来的称为不稳定性潜在型,即人在劳动时会出现轻度头晕、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预后较稳定性潜在型差。心电图检查可呈现心脏不增大或轻度增大,潜在型心脏虽受损,但心功能代偿良好。 对于本病的防治,主要在病区建立和健全防治机构,进行常年综合预防。在缺硒地区需常年口服亚硒酸钠,每10天口服一次,成人每次4mg。脱贫致富,提高生活水平,调整饮食结构,改善水源,人畜饮水分开,乃是最根本的预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