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人类极其重要而珍贵的器官,是我们看这个美丽世界的一扇窗户,但眼睛也会遇上各种健康问题。我们知道,生病了可以吃药,或者打针,再不行就要输液了,不同剂型的药物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人体发挥作用。那么,眼睛生病了,有哪些眼药剂型和给药方式呢? 滴眼液 大家都不会陌生,这是最常见的眼药剂型,通常滴入下方结膜囊内。一般滴眼液每滴约为30-50μL,而结膜囊泪液容量最多10μL,实际上只有10%的药液每次保留在眼结膜囊内。因此,每次只需滴一滴药液即可。而且,在正常状况下,泪液以每分钟16%的速度更新,结果滴眼4分钟后,只有50%的药液仍留在泪液中,10分钟后则只剩17%。 所以,为促进药液的眼部吸收,又不被冲溢出眼外,滴眼药的最短间隔应为5分钟。滴药后按压泪囊部,轻轻闭眼数分钟,可以减少泪道的排泄,增加眼部吸收和减少全身吸收。 眼膏 为增加眼药与眼表结构的接触时间,可选用眼膏。眼膏通常以凡士林、羊毛脂和矿物油作为基质,又称油膏。由于这些基质均为脂溶性的,因此可以明显增加脂溶性药物在眼部的吸收。大多数水溶性药物在眼膏中呈微晶粒形式存在,只有眼膏表面的药物可融入泪液中,限制了这类药物在泪液中达到有效浓度。 眼膏的另一大优点是在眼表病损时,如角膜上皮缺损,可起润滑作用和衬垫作用,缓解眼部刺激症状。 眼周注射 包括球结膜下注射、球筋膜下注射和球后注射。其共同的特点是避开了角膜上皮对药物吸收的屏障作用,一次用药量较大,可在眼局部达到较高药物浓度。但是,眼周注射存在眶内球外组织结构、甚至眼球可能损伤的危险。 眼泪注射 最大的优点在于可立即将有效浓度的药物注送到作用部位,所需药物的剂量和浓度均很小、且疗效较好,主要适用于眼内炎。眼泪注射尤其要注意将组织损伤减少到最低程度,而且充分考虑到眼球组织对药物的耐受性,即药物对组织,尤其是视网膜的毒性作用。 眼药新剂型 采用新剂型是为了提高药液的生物利用度,延长局部作用时间和减少全身吸收带来的不良影响。例如胶样滴眼剂、缓解装置以及采用磷酸酯分子形成疏水和亲水的双层脂膜,制成脂性微球——脂质体。缓释装置和脂质体不但可以眼表给药,也可眼内给药。这些新剂型还在不断更新发展,使眼药的应用更方便,疗效持续,不良反应少,具有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