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被认为是全身性真菌病的致病原均显示特异的寄生现象。这5种致病源都是二态性的,即腐生状态的菌丝(丝状体),致病状态的单细胞和酵母样。在试管里实现从菌丝到酵母的转换是可能的。对皮炎芽生菌(芽生菌属)来说,这一变化取决于温度,对其他真菌来说,营养的调节也是必需的。球孢子菌病1905年,美国研究人员确立了它真菌病的本质,但仅知它是罕见的、急性或慢性传播的并且常常是致死性的疾病。进一步的研究显示,轻度的、常常是亚临床性呼吸道的球孢子菌感染,在加利福尼亚和邻近州的干旱地区广泛传播,并诱发终身免疫以对抗以后的感染。这种免疫能被阳性的皮肤试验所证明,它使用从致病源的培养液中制取的一种抗原(球孢子菌素)。组织胞浆菌病此病(由荚膜组织胞浆菌感染)显示出许多与球孢子菌病相似之处,并可以看做湿润区域等位症。它最初被当作一种罕见的原生动物疾病,其表现为真菌病,并以温和的形式影响着数百万的美国中西部居民。此病原菌显示出对鸟(鸡、椋鸟)和蝙蝠粪便有特别的偏好。芽生菌病与巴西芽生菌病前者(北美芽生菌病)由皮炎芽生菌所致,而后者(南美芽生菌病)由巴西芽生菌所致,两者都是皮肤和内脏的慢性肉芽肿病,以感染组织病原菌的芽生细胞为特征。这两种病起初相互混淆,而且它们与隐球菌病(被命名为“欧洲芽生菌病”或“隐球菌病”,由新型隐球菌所致)也会混淆,但如今这3种真菌病区分得很清楚。孢子丝菌病这一疾病与足分枝菌病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归类于此是因为致病的病原体是二态性的。其疾病特点为皮肤及皮下感染,并发展出结节性损伤,常累及一系列的淋巴结。感染常由外伤诱发,常为手部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