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奥运颁奖礼上的志愿者们要经受各种严格训练,其中一项是坚持3到5分钟不眨眼。
读完上面的文字,你或许已经眨了一次眼了。若想长时间不眨眼,必然是一场与生理、心理的较量。人类为什么会眨眼?长时间不眨眼会有危害吗?
眨眼(Blinking)是一种正常的生理活动,其实就是眼睑的开闭运动,医学上叫做瞬目运动。人们常喜欢将眼睛形容为心灵的窗户,那眼睑就像一副窗帘,悬挂在眼球外面,按照一定节奏作着开开关关的工作。
由于没有血液供应,人的角膜很脆弱,若时刻暴露于空气中,很快便会丧失水分变的干燥。此外,人的眼睛不像鱼,没有透明膜保护,所以眨眼动作很重要,它是一种保护性工作。在眼睑关闭时,能使泪水均匀分布在角膜和结膜上,让其保持水润状态。同时,眨眼还能像汽车上的雨刮,清楚角结膜上的灰尘和细菌,保持眼睛健康。此外,眨眼能短暂阻隔眼睛与外界光线的接触,让视网膜与眼球的肌肉暂时得以休息。
想数一下自己一分钟的眨眼次数吗?据估算,正常人每分要完成眨眼动作十几次,平均2—6秒眨一次,完成一次眨眼,大约需0.3—0.4秒。眨眼的速度由“眨眼中枢”控制,这完全是自主的神经反射,换言之,什么时候该眨眼这档事,你完全不必在意,大脑会自动处理。在遭遇强光刺激、泥沙突然进入眼睛时,眨眼动作通常会即刻发生并很强烈,此时,眨眼成为保护性反射。
一般说来,眨眼动作是双眼同步的,但也能被人为控制。你肯定遇到过朋友向你眨眼睛,通常是眨巴一只眼睛。这被称为“目语”,作为身体语言一种,可有效进行信号传递及暗示,是人类所独有的。
眼睛干涩、刺痛、流泪,电脑一族肯定都曾遭遇过。上述眼睛不适,其实就是长时间不眨眼的危害。眼睛盯在屏幕并深陷其中,眨眼动作的次数会明显减少。同时,面对屏幕强光刺激,角膜表面上的泪膜很快蒸发。在没有眨眼动作补充的“水源”前,眼睛开始向你抱怨了,各种不适找上了门。
眨眼作为一种神经反射,势必有肌肉和神经的参与。医学上,通过检查与眨眼相关的反射动作,便能获知大脑意识状态,是否有患疾。举例来说,如果用强光照射眼睛,会产生反射性闭眼动作,医学上成为眩光反射。若此反射一旦消失,任凭强光刺激,就是没有眨眼动作,那多半说明大脑某部位受到损害了。在额神经受到损伤时,该神经所支配的眼轮匝肌便不能行使眨眼动作,导致眼睑不能开闭。
眨眼顶重要,但现实中也有人天赋异禀,能长时间不眨眼。2004年,一位叫刘姝的19岁沈阳女孩,便向人展示了她的绝技——连续2小时不眨眼。当然,她也是常人,在不眨眼2分钟后,眼里便开始流泪。再过一会儿,眼睛开始发酸,但这并不影响其一直睁着双眼。据称,其已于2003年申报吉尼斯世界记录,连续2小时零4分钟没有眨眼。
由此看来,奥运颁奖礼仪志愿者的确不容易,要在3—5分钟内不做眨眼动作,这无疑是一种生理和心理考验。虽然几分钟内不眨眼并不一定产生危害,但各种眼睛不适肯定逃脱不了。看的见的,是她们的优雅华彩;看不见的,大致是训练完毕后的频眨眼睛,补充人工泪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