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既平常又简单,倒真没多少人讲究姿势问题。跑步虽是下半身的事,但要想提高跑步效率,得从头到脚准备起来。
保持目视前方奠定了跑步效率的基础,低垂放松的肩膀则能保持身体稳定性。手臂随步伐的前后摆动,能给你向前的动力。挺直后背,能让你舒服的呼吸。最关键的自然是脚。
以最大力量离地,但又得保证轻盈落地,是跑步的矛盾之处。因此,脚落地方式一直备受争议,常用的三种姿态为脚后跟式、全脚掌式或前脚掌式。
事实上,大多教练认为脚后跟着地是最有效的。原因很简单,运动员都这样跑。有没科学的答案呢?很遗憾,运动医学很少关注脚落地方式,目前仅有一项研究。
2004年,在日本札幌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上,日本龙谷大学的运动学实验室进行了这样的观察。研究者长谷川洋教授,在15公里处设置一台高速摄像机,捕捉运动员通过时跑步姿态。在258名男性和35名女性运动员中,75%选手为脚后跟着地,24为全脚掌着地,仅有4人采用前脚掌着地。
虽大部分选择脚后跟着地,但并无研究表明哪种落地方式更好,既减轻伤害又保持跑步效率。针对脚落地方式的争论,也多属理论上的推断。比如,长跑多选脚后跟着地,然后是脚掌、脚尖,其缺点是落地时重力会沿脚跟骨传导至膝盖,增加膝关节损伤可能。短跑常选前脚掌着地,这能减少触地时间,提高跑步效率,却将重力全施加给跟腱、跖肌腱,容易造成其损伤。刘翔去年奥运会失利,就是跟腱出了问题。全脚掌着地,多是小孩子的跑步姿势。现在,很多人力挺这种“折中”的姿势:既保持速度,又具有效率。
在国内知名跑步论坛“跑步圣经”中,爱好者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是,跑步的膝关节损伤问题。
的确,受长跑影响最大的是我们的膝关节。换言之,长跑潜在危害是膝关节损伤。作为全身最大、结构最复杂的关节,膝关节也是跑步时身体承受压力最大的部位,负重可达到体重的7-10倍。大腿肌肉反复收缩带动小腿前迈,膝关节重复做屈曲和伸直动作,造成髌腱韧带受压过大。膝盖上的圆滑骨头就是髌骨,顺髌骨下摸就是这条韧带。细微的损伤积累后,这里会发生局部无菌性炎症甚至撕裂。不正确的跑姿,将进一步加重关节磨损。
膝关节损伤的恼人处在于,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换言之,没有药物可以治疗膝关节损伤。膝关节一旦损毁,只能求助外科医生换一副钛合金膝盖关节。因此,权衡跑步的投入产出比,根据个人运动量安排合适的长跑距离十分重要。而且,在跑步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最好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这样的活动。
身材肥胖的跑步者们要特别注意。虽然慢跑被认为是理想的减肥运动,但体重超标的肥胖者其实并不适合选择跑步的方法来减肥。这是因为,肥胖者跑步时膝关节承重高于常人,更容易引起膝关节损伤,游泳或许更适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