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是人类最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在亚洲地区感染率高达10%,中国是世界上感染乙肝最多的地区,占总量的三分之一。中国每年有30万人死于乙肝相关疾病,其中包括18万的肝癌患者,乙肝感染的传播势头在中国尚未完全阻止。台湾一个针对上万人的流行病调查,表面抗原阳性者,占人群上20%左右。 “乙肝转阴”是街头巷尾最常见的医疗广告之一。这里的“乙肝”指患者体内乙肝感染后,已经度过了急性期,在慢性期或者已然愈合,但血液中仍然能查到表面抗体阳性。要理解“乙肝转阴”,必须理解乙肝感染后的自然病程。 乙肝病毒(HBV)是一种DNA病毒,它由外壳与核心组成,在核心还有一层包膜,外壳是由脂类与蛋白形成的,在血清学上靠表面抗原(HBsAg)来鉴别,而其核心包膜上,有核心抗原(HBcAg),外壳与核心显然是病毒的必要结构。在外壳与核心之间,存在着e抗原,其作用至今尚不明确,可能与病毒在机体的耐受性与传播有关系。 针对病毒入侵,人体的反应是产生相应抗体,表面抗原抗体(HBsAb)、抗核抗体(HBcAb)、与e抗体(HBeAb)。乙肝感染后,最早能探测到的是表面抗原,表面抗原是病毒侵入细胞的必要成份,产量最高,随后出现核心抗原与e抗原。伴随着核心抗原出现的是核心抗体,临床上只检测核心抗体而不检测核心抗原。在典型的乙肝感染病程中,在5-6周所有的抗原被清除干净,相继出现抗核抗体,e抗体,最后出现表面抗原抗体。 在感染的急性期,如果检测到HBsAg、HBeAg、及HBcAb,就是俗称的大三阳,表明患者处于急性期,病毒被大量复制,机体正在启动相应免疫反应。随后会检测到HBeAg消失,而代之以HBeAb,这是俗称的小三阳,代表机体免疫力开始占上风,病毒正在被大量消灭。当病毒被完全清除,则只剩下HBcAb与HBsAb阳性,人体针对乙肝病毒有了自然免疫力。 在成年人,如果感染乙肝病毒,90-95%以上的人都会在4-6个月清除病毒,获得免疫力,但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免疫机制可能不那么健全,完全清除病毒的能力大减,在1-5岁的幼儿,只有50%的人会清除病毒后获得免疫力,而在婴儿,则高达90%的人不能清除病毒,成为乙肝带毒者(即HBsAg阳性)。 针对慢性乙肝带毒者,其判定标准为在6个月以上,多次复查表面抗原阳性。一部分人可能不符合上述随访标准,在急性期后被误判为慢性乙肝带毒者,机体免疫力最终将病毒清除,但患者同时寻求医生帮助,认为无论医生使用的什么治疗手段,都是有效的,成为医生炫耀自己医术的个案。 即使是真正的慢性带毒者,在人群中存在1-2%的人会逐渐清除病毒,达到自然的“乙肝转阴”,对于单个病例来说,这个机率少得可怜,但对于医生来说,如果鼓吹他的疗法可以“乙肝转阴”,那么在中国到处是乙肝带毒者的情况下,他会接诊成千上万的患者,他可以“治愈”很多的慢性带毒者,但实际上,他一个都没有治愈。所以,中国的慢性乙肝带毒者,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乙肝转阴”疗法。 乙肝感染的急性期绝大多数不需要治疗,只有不到1%的人会出现病毒复制进行性加重,需要药物治疗以遏制其进行性发展。不适当的药物治疗将适得其反,因为肝脏是代谢解毒器官,药物进入体内将加重肝脏负担,如果没有确切的治疗作用,反而会加重病情。迄今为止,美国针对乙肝批准了七个治疗药物,包括抗病毒药拉夫米定(Lamivudine)、爱地浮(Adefovir)、特洛浮(tenofovir)、特比抚定( telbivudine) 及 恩地卡(Entecavir),以及免疫调节剂两种α干扰素( 普通干扰素或者加聚乙二醇的干扰素)。这些药物中只有干扰素与爱地浮被英国循证医学机构NICE推荐为治疗慢性乙肝带毒的药品,首选干扰素,无效再用爱地浮。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显著,干扰素只能使4-5%左右的人表面抗原转阴。目前乙肝的药物治疗发展很快,科学家有希望发展出更有效的治部药物,但有关患者尚须耐心等待。 乙肝从病程上说并非一个凶险的疾病,但长期(20-30年以后)导致肝硬化、肝衰、与癌变。“乙肝转阴”对健康的长期影 响并不确切,有研究显示完全消除病毒后上述严重后果发率率减低,同时还存在研究显示“转阴”并不能影响这些长期后果。以中国现有的经济情况,针对慢性乙肝治疗的有效药物代价昂贵,疗效不显著,患者当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谨慎决策,而不是盲目追求“乙肝转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