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一自限性疾病,有研究证实日光照射和生理剂量的维生素D可治疗佝偻病,因此,现认为确保儿童每日获得维生素D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对于佝偻病患儿要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控制活动期,避免发生骨骼畸形。 本病的治疗原则应以口服为主,一般剂量为维生素D每日50~100ug(2000~4000IU),或1,25-(OH)2D3 0.5~2.0ug,一月后改预防量400IU/日。大剂量维生素D与治疗效果无正比例关系,不缩短疗程,与临床分期无关;且采用大剂量治疗佝偻病的方法缺乏可靠的指标来评价血中维生素D代谢产物浓度、维生素D的毒性、高血钙症的发生以及远期后果。因此,大剂量治疗应有严格的适应症。当重症佝偻病有并发症或无法口服者可大剂量肌肉注射维生素D20~30万IU一次,三个月后改预防量。治疗一个月后应复查,如临床表现、血生化与骨骼X线改变无恢复征象,应与抗维生素D佝偻病鉴别。 除采用维生素D治疗外,应注意加强营养,及时添加其它食物,坚持每日户外活动。如果膳食中钙摄入不足,应补充适当钙剂。通过在围生期和婴幼儿期的有效预防,可防止本病的发生。 围生期孕母应多户外活动,食用富含钙、维生素D以及其他营养素的食物。妊娠后期适量补充维生素D(800IU/日),有益于胎儿贮存充足维生素D,以满足生后一段时间生长发育的需要。婴幼儿期预防的关键在日光浴与适量维生素D的补充。生后2~3周后即可让婴儿坚持户外活动,冬季也要注意保证每日1~2小时户外活动时间。 有研究显示,每周让母乳喂养的婴儿户外活动2小时,仅暴露面部和手部,可维持婴儿血25-(OH)D3浓度在正常范围的低值。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800IU/日,3个月后改预防量。足月儿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400IU/日,至2岁。2岁以后小儿生长发育减慢,户外活动增多,饮食多样化,一般已不需补充维生素D。夏季户外活动多可暂停服用或减量,一般饮食中含钙丰富可不加服钙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