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症又称歇斯底里,是由于明显的心理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或强烈的情绪体验、暗示或自我暗示等作用于易感个体引起的一组病症。临床主要表现为癔症性精神障碍和癔症性躯体障碍两大类症状,而这些症状没有可以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为基础。症状具有做作、夸大或富有情感色彩等特点,有时可由暗示诱发,也可由暗示而消失,有反复发作的倾向。 一般认为,心理社会因素是癔症的主要病因。急性的、能导致强烈的精神紧张、恐惧或尴尬难堪的应激事件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因素。首发年龄以20-30岁最多。 (一)癔症性精神障碍 又称分离性障碍,是指对过去经历与当今环境和自我身份的认知部分或完全不相符合。主要表现以下几种: 1.意识障碍 包括周围环境意识和自我意识障碍。对周围环境的意识障碍又称意识改变状态,以朦胧状态或昏睡较多见,严重者可出现癔症性木僵,也有的患者表现为癔症性神游。自我意识障碍又称癔症性身份障碍,包括交替人格、双重人格、多重人格等。 2.情感爆发 是癔症发作的常见表现。患者表现为在精神刺激之后突然发作,时哭时笑、捶胸顿足、呼天撞地、吵闹不安,有的自伤、伤人、毁物,有明显的发泄情绪的特征。在人多时,表现得更明显,内容更丰富。 3.癔症性痴呆 为假性痴呆的一种。表现为对简单的问题给予近似回答者,称Ganser综合征;表现为明显的幼稚行为时称童样痴呆。 4.癔症性遗忘 又称阶段性遗忘或选择性遗忘,其遗忘往往能达到回避的目的。 5.癔症性精神病 为最严重的表现形式。通常在有意识朦胧或漫游症的背景下出现行为紊乱、思维联想障碍或片断的幻觉妄想以及人格解体症状,发作时间较上述各种类型长,缓解后不遗留症状。 (二)癔症性躯体障碍 又称转换性障碍,是指精神刺激引起的情绪反应以躯体症状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多种检查均不能发现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有相应的器质性损害。 1.运动障碍 较常见为痉挛发作、局部肌肉抽动或阵挛、肢体瘫痪、行走不能等。部分患者可出现言语运动障碍,表现为失音、缄默等。 2.感觉障碍 包括感觉过敏、感觉缺失、感觉异常(如咽部梗阻感、异物感、头部紧箍感,心因性疼痛等)、癔症性失明、失聪等。 由于癔症往往在他人暗示与自我暗示下发病,因而也可用暗示方法消除其发病或减轻症状。心理暗示疗法是治疗癔症的经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