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它指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 胃炎分成非萎缩性(浅表性)、萎缩性和特殊类型三大类。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指不伴有胃黏膜萎缩性改变、胃黏膜层见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的慢性胃炎。可再分为胃窦胃炎、胃体胃炎和全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首先发生胃窦胃炎,然后逐渐向胃近端扩展为全胃炎;自身免疫引起的慢性胃炎主要表现为胃体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已发生了萎缩性改变的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又可再分为多灶萎缩性胃炎和自身免疫性胃炎两大类。前者萎缩性改变在胃内呈多灶性分布,以胃窦为主,多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发展而来;后者萎缩改变主要位于胃体部,多由自身免疫引起的胃体胃炎发展而来。 慢性胃炎是由多种因素作用造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幽门螺杆菌(Hp)感染 Hp感染为慢性胃炎最主要的病因。幽门螺杆菌感染呈世界范围分布,一般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发展中国家高于发达国家,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男女差异不大。我国属幽门螺杆菌高感染率国家,估计人群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在40%-70%左右。人是目前唯一被确认的幽门螺杆菌传染源。一般认为通过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的口-口或粪-口传播是幽门螺杆菌的主要传播途径。幽门螺杆菌作为慢性胃炎最主要病因的确立基于如下证据: ①绝大多数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中可检出幽门螺杆菌; ②幽门螺杆菌在胃内的分布与胃内炎症分布一致; ③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使胃黏膜炎症消退; ④从志愿者和动物模型中可复制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 2.遗传因素 人体的遗传易感性在慢性胃炎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3.年龄 临床统计结果显示慢性胃炎的发生与年龄呈显著的正相关。年龄愈大,胃黏膜功能,“抵抗力”也愈差。 4.吸烟 严重吸烟者胃炎的发生率可升高。 5.饮食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饮食中高盐和缺乏新鲜蔬菜水果与胃黏膜萎缩、肠化生以及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某些刺激性食物、过冷过热的食物或饮料均可反复损伤胃黏膜。 6.非甾体抗炎药 如阿司匹林和保泰松可引起胃黏膜糜烂,糜烂愈合后可遗留有慢性胃炎。还有一些抗生素对胃黏膜亦有一定损害。 7.自身免疫 自身免疫性胃炎以富含壁细胞的胃体黏膜萎缩为主;患者血液中存在自身抗体如壁细胞抗体,伴恶性贫血者还可查到内因子抗体;本病可伴有其他自身免疫病如桥本甲状腺炎、白癜风等。 8.金属接触 例如铅作业工作者胃溃疡发病率高,除铅外很多重金属如汞、碲、铜及锌等对胃黏膜都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9.十二指肠液反流 对慢性胃炎病人作胃镜检查时,常可发现黏液池中有黄绿色胆汁,另外当幽门开放时可见胆汁逆流甚至向胃内喷射。 10.其他细菌、病毒感染 例如:慢性肝病患者常有慢性胃炎的症状和体征,胃黏膜组化染色也证实在乙肝病人胃黏膜内有乙肝病毒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其他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也与胃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