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和今人的思想是有很大差异的。在古代读书人的心中,自己读书,就要从政,要入仕,要当官,要为民造福。然而,现在的读书人的心中,读书不过是一条通往未来发展的道路,是为了以后找到更好的工作。因此,用今人的思想和观点,来看古人,我们会觉得古人很单纯,宁愿一辈子不工作不劳动,也好勤奋读书,考取功名。那么,咱们就来了解一下,古代中国士大夫们的思想吧!
中国古代读书人的增多,与唐末五代到宋初,中国政治社会的变动有关。当时的中国,中古以来的门阀贵族势力已经彻底解体,得意于科举的平民知识分子成为官僚系统的士大夫,也是构成统治阶层的社会菁英。并且,随着生产力的大幅提升,土地制度的改革,带动经济的繁荣与城市的兴盛发展,民间的活动因而蓬勃展开。因此,读书人增多了,士大夫们开始追求的精神,反映出中国近世政治文化的特徵;庶民文化的发展,呈现出中国近世社会生活的风貌。为满足庞大市民娱乐所需,也兴起了丰富多彩的庶民文艺和娱乐。
古代士大夫们的思想有:
一、人生追求:立德、立功、立言。
立德:即“内圣”,在陶铸志行高洁的圣人之德。立功:即“外王”,在实现以“道”治天下的经世大业。立言:藉着书立说或批判抗议来彰显理念。其中以“内圣外王”的立德立功之业,尤为儒家学者所向往,认为是立身行道的终极目标。无论是以“参政”形式立德立功,或以“议政”方式立言垂世,都足以代表知识分子积极入世的经世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