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石器时代是人类社会的初期阶段,大约在 1 万年前至 60 万年前。地球上的第四纪,是人类的产生和发展时期,原始群时代大致处在第四纪的早更新世和中更新世阶段。
由于旧石器时代的历史非常漫长,考古工作者和古人类学家根据在中国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并结合地质年代,又把旧石器时代分成了早、中、晚三期。在人类体质发展上,分为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三个阶段。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比较广泛地分布在旧大陆,在中国广大的地区内,都有人类活动的遗迹。这些古人类遗骸和旧石器的发现,揭示了中国早期人类社会的大致生活情景。
中国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是元谋人。生活在距今 170 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一带。蓝田人,在 100 万年至 50—60 万年前,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北京猿人,在 50 万年前,生活在北京房山县周口店一带。随后,在华北的还有许家窑人、丁村人、大荔人和新洞人。生活在长江流域的长阳人,生活在中国西南地区的柳江人、丽江人、资阳人等等,都是比较早的人类祖先。在人类诞生的最初期,即旧石器时代初期阶段,由于人类的生产实践刚刚开始,其生存的环境极其恶劣,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虽然能制造最原始的工具,但尚未完全脱离动物界,所以生产活动也极为单纯,范围也非常狭窄,在很大程度上,还只能依赖于自然界。这时人类的思维和语言,正在开始形成中,人类的认识主要是靠直接的感性认识。
在人们的意识中,人本身和人以外的自然界还混为一体,因而对一些与人类有关的自然现象,也不可能产生过多的考虑,不能认识周围的自然现象对人类生活的价值,更不可能抱有什么期望,而是更多的适应于自然。实际上,这时的原始人几乎还过着像动物一样的群居生活。
前苏联学者阿?尼?格拉德舍夫斯基认为:“当时人们刚刚从动物界分离出来,不可能信仰神,正如任何一种动物不信仰神一样,因为人类那时与其它动物还十分相近”。实际上,那时人们无形中将自己与动物等同起来,认为自己与飞禽、走兽之类的动物没有多大区别。不过,这种将人与动物等同起来的观点,并不意味着对动物的崇拜,也不具有宗教的意识。所以,宗教在这个时候还没有形成。
阿尼格基拉德舍夫斯基:《原始社会史》,第 37 页。
另外,我们在世界其它地方的原始遗址里还发现有这样一种现象,1856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附近尼安德特河谷的一个小洞里,发现了欧洲早期智人阶段的人类化石——尼安德特人。从当时人类对骨架处理看,尼安德特人可能萌芽了宗教意识。在一具近似完整的男性尸骨旁,堆放着一些燧石、石英块和野牛、驯鹿的尸骨,表明尼人对同伴的关注和眷恋。说明在欧洲旧石器时代中期,可能产生了最原始的宗教意识。
属于欧洲旧石器时代中期的莫斯特文化,也可能产生了最初的原始宗教意识。莫斯特文化的创造者是尼安德特人,到莫斯特文化时期,又经过了相当长的一段发展。在莫斯特文化遗址中,曾发现了埋葬死者并随葬动物骨骼的宗教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