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春年为何又称寡妇年?由“寡年”引申而来
无春年为何又称寡妇年?据悉,古人只是把无春年简单称为“无春”,也叫“寡年”,后来民间有人根据“寡”的字义,引申为“寡妇年”,传出“寡年”不宜婚嫁的说法。
对此,多位民俗专家认为,“寡妇年”是迷信,没有科学依据。
据调查,现今相信“寡妇年”的,大多为中老年人。专家表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造成了一种“人云亦云”的氛围,这是一种从众心理。而扎堆结婚的后果,只会使婚庆服务质量难以保证,价格抬高,将来在子女入学、就业等问题上也会面临更多竞争,产生连锁效应。
“图个吉利的想法可以理解,但真的没必要非赶年底结。”多数年轻人理性看待“寡妇年”问题,认为什么时候结婚由两个人的时间、两人的感情及经济条件等客观原因决定,不必在乎这种风俗。婚姻美满和生活幸福取决于夫妻双方的共同努力,用心经营,爱情才会长久。
也有评论称,相信“寡妇年”的说法,很大程度上是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恋人们追求完美的心态所致,无所谓迷信不迷信、愚昧不愚昧,更不必去大加批判、嗤之以鼻。“毕竟,充分尊重每一个人的文化选择权,也是一个成熟的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