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资讯

寻找遗失的端午民俗 浅谈端午节文化

来源:  作者:admin  (查看评论)



二、从天地运化的客观规律上寻芳探踪。                      
1、天地运化之气与二十四节气。

盘古开天辟地的时候,清轻者上升为天,沉浊者下降为地。于是天地始分,阴阳两立。此时乾坤既定,四象正生。天地于是开始有了日月、四季,继而五行运化,万物滋生。
古人依据天地气运流转的实象以及人类应对指导农事和生活的观照,又对四季划分出了十二个月和二十四节气作为补充历法。节气,即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过程反映,也是物质世界(由阴阳五行组成)在天地间运化中呈现的“旺、相、休、囚”的状态。从中国目前有记载的文献中知道,“节气”的确定大约出现在商朝时期,当时只有四个节气(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到了周朝时期,发展到了八个。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才完全确立。约公元前104年,由汉武帝责成邓平、唐都、落下闳等人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其实,早在商朝以前,我们的祖先们就通晓“节气”在人事、农事上的应用。节气是天地运化规律中的一小部分,根源于上古的《易经》学。天地运化的规律,早在人类发现她之前就已存在。确切地说,节气应该在天地诞生的时候或诞生后不久就已经客观地存在了。现代天文学认为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二十四个节气,每月两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第二个节气为“中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统称为“节气”。我们的祖先又将每个节气划分为“三候”,五天称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共计有“七十二侯”。古人根据当时的气候特征,将每个节气的“三候”和一些特殊现象分别起了名字,用来简洁明了地表示当时的天气特点。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运动,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约在每月的新历6日、12日,下半年约在每月的新历8日、23日,前后相差不过1~2天。在中国的农历中,日期有较大的变化,但都与公历一样精确无误。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气候现象、气候变化的三种特征。反应季节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称八位;反应气候现象的是“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反应气候变化的有“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考试辅导
最近更新内容
Google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