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遗失的端午民俗 浅谈端午节文化
传统文化 迷失中寻找归路
今年的端午节有三天假期。对于想要出行的市民是个放松的好机会。端午节期间,有不少于与端午节有关的活动,看看古老的龙舟赛,尝尝地道的粽子,感受端午节里传统民俗风情。
端午节,娘家要给出嫁女儿送去“端午汤”,孩子要戴穿“五毒衣”、老虎帽……这些丰富多彩的端午风俗无一不蕴含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寄语。而随着时间流逝,不少端午风俗濒临“绝迹”。
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关于端午节的来源,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略归纳了一下,大约有如下十余种说法(不完全):
1、端午节的来历 源于纪念屈原说(此说流传最广)
2 端午节的来历 源于纪念伍子胥之说(此说流行于吴楚两地)
3、端午节的来历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之说(此说流行于浙江会稽一带)
4、端午节的来历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之说
5、端午节的来历 源于恶月恶日之说
6、端午节的来历 纪念女诗人秋瑾
7、端午节的来历 源于夏至之说
8、端午节的来历 源于迎涛神之说
9、端午节的来历 源于纪念介之推之说(此说流行于山西一带)
10、端午节的来历 钟馗像来历(道家的“三元五腊”之一)
…………
然而,端午节的文化根源究竟在哪里呢?
关于端午来源的记载,传统典籍所述甚少。追溯端午节的根源文化内涵,我们须从如下方面去探寻其中的奥秘:
一、从“端午”的字义上寻芳探踪。
端,有三种意思:一为正、直之意,端午,即是正午;二为事物的两头,即是事物(天时)的阴阳两极,“午”之一端(相对于“子”而言);三为事物的状态达到“顶”、“极”、“至高”之意,端午,即是“顶午”、“极午”、“至高之午”,也就是“午之顶”、“午之极”、“午之至高点”。
午,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中,排列第七位。在阴阳五行的特征上,属“阳火”,为极旺盛之火。在方位上,属“正南方”。在一天的计时上,“午时”是指白天中午的11点至13点之间的“阳辰”,即是一天中烈日当空的时候;对于一年的计时上(中国农历的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时为“午月”。在天地间大气(阴阳二气)轮回的运行规律上,“午时”是一天当中阳气最充盛的时段,而“午月”是一年当中阳气最旺盛的时令,故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因五月初五的月、日均为五,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或“重午”(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端阳”、“中天”(下文详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