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草药

伊斯兰教兴起的原因,伊斯兰教兴起的原因功效与作用,伊斯兰教兴起的原因图片,伊斯兰教兴起的原因是什么,伊斯兰教兴起的原因价格,中药伊斯兰教兴起的原因

来源:  作者:中草药网  (查看评论)

  伊斯兰教的兴起以及与之同时的阿拉伯帝国的兴起,是公元7-8世纪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下面就由小编告诉大家伊斯兰教兴起的原因,欢迎阅读。

  伊斯兰教兴起的原因一、伊斯兰教兴起的内部原因

  伊斯兰教是由阿拉伯民族的宗教发展为世界性宗教的,即使在今天,阿拉伯民族和阿拉伯文化仍然是伊斯兰教的核心部分。伊斯兰教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与6-7世纪阿拉伯半岛的政治、宗教状况和阿拉伯民族的物质精神状态有莫大联系。正如缪义尔所说:“在这件奇迹发生之前,很少有民族像阿拉伯人这样散漫。有一个人站起来,借着自己的人格和他所宣称的上帝的指引,居然实现了一件不可能的事——就是把这些好战的因素统统联合起来。”(马坚《古兰简介》)伊斯兰教使阿拉伯人能够建立称雄一时的帝国,而阿拉伯人更是伊斯兰教兴起的基础和柱石。

  1、阿拉伯半岛的政治状况呼唤变革

  阿拉伯半岛的大部分地区自然条件都非常恶劣,只有也门水源充足,适合农耕。然而自公元3-4世纪起,由于外敌的入侵和天灾,也门地区也开始衰落,到了公元6-7世纪,半岛的经济文化中心已经转移到麦加、麦地那一带。汉志的商道本来是沟通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大动脉,许多阿拉伯人也以经商维持生活,但公元3世纪波斯萨珊帝国兴起后,与东罗马帝国不断混战,这条商道也时断时续,阿拉伯人的生计不能不受到很大影响。如果说以上这些变化还不足以刺激阿拉伯民族的话,那么公元570年埃塞俄比亚人派遣“象军”攻打麦加,就足以唤起一部分阿拉伯有识之士的思考了:阿拉伯民族继续这样四分五裂下去,出路何在?一个没有坚强领导、没有统一信仰的民族,能够抵御住外敌的入侵吗?即使外敌不入侵,阿拉伯半岛的农业、商业也都处于衰退状态,大部分部落的生存条件都是相当恶劣的。而东罗马帝国和萨珊帝国的存在又阻止了阿拉伯人向外迁徙,只能固守在茫茫沙漠之中挣扎求生。为了争取生存空间,为了整个阿拉伯民族的未来,必须有一个坚强的政治核心和一个统一的文化认同,而这一使命正是通过穆罕默德来完成的。

  穆罕默德正好出生在“象年”,也就是阿拉伯人真实意识到外敌威胁的一年。然而穆罕默德也不可能凭空创造一套统一的政治制度,他成功的前提条件是阿拉伯民族已经具备了统一的基础。总体说来,阿拉伯尤其是北阿拉伯部落虽然各自独立,但经济文化交流还是比较多的。他们有共同的民族认同感,尤其是阿拉伯部落都具备相似的多神教信仰(当然具体还有许多不同),麦加的“天房”是许多阿拉伯部落共同朝拜的对象,这说明各阿拉伯部落也不完全是一盘散沙。阿拉伯各部落经常结成许多军事、商业上的同盟,这也在无形间促进了部落的交流融合。总而言之,在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之前,阿拉伯各部落已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有了一定的共同基础,存在统一的可能性。如果没有这个基础,伊斯兰教教义即使再吸引人、再有力量,也难以将全体阿拉伯人都团结在共同的旗帜之下。

  2、阿拉伯半岛的宗教状况为伊斯兰教提供了空间

  在伊斯兰教兴起前,大部分阿拉伯人都信仰原始的多神教,也就是《古兰经》所说的“崇拜偶像”。其实早在伊斯兰教产生前很久,基督教、犹太教、摩尼教、祆教(琐罗亚斯德教)、曼德教(拜星教)等都已经传入阿拉伯半岛,为什么它们都没有取得成功,没有赢得阿拉伯人广泛的支持呢?我是一个对宗教文化比较感兴趣的人,也阅读了不少历史学、宗教学方面的书籍,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个人看法。

  首先,犹太教是绝不可能吸引阿拉伯人的。吉本说的好,“犹太教很适合自卫,却不适合广泛传播”(《罗马帝国衰亡史》第四十二章“基督教的兴起”)。它是一种极端民族性、教规和仪式比较烦琐的宗教,而且犹太人从来不喜欢向异族人传教,他们从来只认为自己是“上帝的选民”,作为“外邦人”的阿拉伯人当然不可能接受他们的宗教。事实上,直到今天,犹太教基本也是局限在犹太人的小圈子里。

  其次,基督教的自身原因使其无法被阿拉伯人接受。就我的观点看来,基督教的教义相对比较复杂,从诞生起就充斥着各种神学争论。上帝“道成肉身”成为耶稣基督的理论尽管很吸引人,但也带来了无穷的分歧和麻烦,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对基督的不同理解而被打成“异端”。据记载,传入阿拉伯半岛的基督教主要是“基督一性论派”和聂斯托利派,它们都是不被东西方教会承认的“异端”派别。正像《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纲》中写的那样,阿拉伯半岛的基督教徒整天争论“圣子是不是被造的”“基督的神性和人性是什么关系”等永远没有尽头的神学命题,这怎么能够使多数阿拉伯人信服呢?要知道阿拉伯民族当时还是一个文化积淀很薄弱的民族,大部分人不可能对那些高深的话题产生兴趣。如果信仰基督教,他们还可能面对永无休止的教义纷争,被其他基督徒视为敌人。这就限制了基督教在阿拉伯半岛的传播。

  再次,摩尼教、祆教等也缺乏在阿拉伯人中广泛传播的条件。摩尼教从建立之日起就不断地被波斯、东罗马的统治者视为异端,到处遭到打击,没有一个稳定的传教中心,也缺乏良好的传教条件。因此它影响面虽然很大,但信徒数目却不很多。祆教虽然被萨珊帝国定为国教,但也带着强烈的伊朗民族色彩,从来没有哪位波斯君主有意愿向外族大范围传教;即使是今天,祆教徒一般也是不向外人传教的。另外,祆教和摩尼教虽然是“信仰上的一神论和神学上的二元神论”,但实际发展过程中往往回到多神崇拜的老路上去,与阿拉伯人固有的原始多神教很容易混同,不足以取而代之。祆教和摩尼教还和基督教一样产生了神学上的内部分裂,这就更难吸引阿拉伯人加入了。

  外来的宗教都不足以彻底改变阿拉伯人的信仰,阿拉伯人自己的宗教却产生了一些变化。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Hallah”(即Allah,安拉)这个词很早就已经在阿拉伯语中出现,至少从公元5世纪起,阿拉伯人就已经产生了“模糊的一神观念”(王俊荣、冯今源《伊斯兰教学》)。他们虽然仍然崇拜众神,但他们也认为安拉是众神中最高的神。埃塞俄比亚“象军”入侵麦加时,哈希姆部落首领在与埃塞俄比亚人的交涉中就曾说:“天房是属于安拉的,安拉会保护自己的家。”这说明当时安拉已经被视为众神的代表。对照犹太教的历史,可以发现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宗教发展有十分相似之处:犹太人的“耶和华”也是由众神之一上升为众神之首,最终演变为“唯一的神”的。这种由多神教向一神教的演化也是世界各种宗教发展的一个总体趋势。

  综上所述,在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之前,阿拉伯人已经有了朦胧的一神观念,处在从多神崇拜向一神崇拜转化的阶段,或者说处在“主神崇拜”的阶段。而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传入又为阿拉伯人带来了更系统的一神论思想。穆罕默德所做的只是批判地吸收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一神论,将其建立在阿拉伯民族已有的“安拉”概念的基础上,就形成了伊斯兰教的一神论。

  3、伊斯兰教自身教义的优势

  我个人认为,伊斯兰教可以说是最纯粹的一神教,它与多神信仰、偶像崇拜是完全决裂的。基督教的“三位一体”虽然也是一神论,但在理解上十分混乱(基督教本身的观点是“三位一体只能用信仰体会”),被伊斯兰教视为一种三神论。而祆教、摩尼教等虽然只信仰一神,却承认善恶二元神,后来更演化成了实质上的多神论。佛教本来是无神论的,但大乘佛教已经非常接近于多神教。放眼世界,除了犹太教之外,很难找到和伊斯兰教一样完全的一神论宗教了。

  如果我们把世界上各种宗教的教义加以对比就可发现,伊斯兰教教义是非常简洁的,在神学上产生分歧的可能性也远远小于基督教、祆教、佛教等。穆罕默德始终只声称自己是安拉的使徒,从来不说自己具有神性。伊斯兰教信条里虽然也有“信天使”一条,但始终坚持天使也是被创造的,不具备神性。伊斯兰教神学界对穆罕默德的认识基本是统一的,那就是“先知是和我们同样的人”;不像基督教争论耶稣究竟是人还是神、他的神性和人性是什么关系,也不像大乘和小乘佛教争论释迦牟尼的地位,更不像祆教争论马兹达(善神)和阿胡里曼(恶神)的关系以及来源。伊斯兰教的神学世界相对很简单,安拉独一无二、“普仁特慈”。当然,伊斯兰教后来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许多神学分歧,但这些分歧的程度并没有基督教、佛教、祆教、印度教等那么严重,伊斯兰教历史上的教派分裂大多是由于政治原因而非神学原因导致的。对于当时文化积淀还很少的阿拉伯人来说,伊斯兰教无疑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对于阿拉伯民族之外的基督教徒、祆教徒、摩尼教徒、曼德教徒(后来还加上佛教徒和印度教徒)来说,信仰伊斯兰教也可以使他们摆脱无休止的神学争论,进入一个相对平静的精神境界中。对于大部分下层劳苦大众来说,最重要的是获得精神寄托,有一位普仁特慈的安拉和一位最后的先知穆罕默德对他们来说已经足够了。另外伊斯兰教的教规和仪式也不是很复杂,除了朝觐可能比较麻烦之外,其他都易于执行。总有人把伊斯兰教兴盛的原因统归于武力征服,其实武力征服只是一方面,许多时候异教徒只要交纳人丁税就可以保留旧的信仰,伊斯兰教在宗教宽容方面比基督教、犹太教做的都好的多。伊斯兰教教义的优势和教规的简单,才是伊斯兰教迅速兴盛的基本原因。

  4、伊斯兰教有强烈的“入世”倾向

  伊斯兰教是世界上极少数从建立起就实行“政教合一”体制的宗教之一(犹太教可能也是如此,不过年代久远,难以明辨),它早期的政教合一是相当彻底的。先知穆罕默德既是伊斯兰教的宗教领袖,又是麦地那穆斯林社团的政治领袖,从传教到带兵打仗到分配战利品无所不管。与基督教不同,伊斯兰教内部从一开始就不存在政权与教权的矛盾,伊斯兰教的宗教领袖就是穆斯林国家的政治领袖,这一体制后来以“哈里发”的形式固定下来。佛教、基督教、祆教都花了相当长的时间获得当权者的认同,惟独伊斯兰教却是自己当权,用世俗的军事力量去扫平不服从它的当权者。

  伊斯兰教的入世倾向和征服欲望可以从《古兰经》中看出。《古兰经》分为麦加章和麦地那章,麦加章主要是教义上、神学上的叙述,麦地那章则主要是世俗上、教法上的规定。按时间顺序,应该是麦加章在前;然而《古兰经》最长的章节(也是开头的章节)却几乎都是麦地那章,这恰恰显示了早期伊斯兰教重视世俗、重视调整社会关系和建立社会组织,神学体系反而放在次要的地位(即使是在神学气息稍微浓厚一点的麦加章里,批判富人、批判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的文字也占很大篇幅)。《古兰经》《圣训》中还多次鼓吹“圣战”,声称“在圣战中面向敌人阵亡的烈士能直接升入天国”,“信士能够以一人抵挡两个不信的人”云云,这是公然鼓励征服和劫掠。事实上,穆罕默德在麦地那一开始做的就是劫掠麦加商队,后来力量强大了就开始征服犹太部落、征服麦加、征服其他阿拉伯部落,他的后半生充满着刀光剑影、血雨兴风,他也熟悉各种政治手腕。与其说他是一个宗教领袖,倒不如说他更像一个政治领袖。

  第二任正统哈里发欧麦尔更是将阿拉伯民族变成了一台对外扩张的战争机器。他规定阿拉伯男子都要当兵,居住在“军镇”之中,所有征服的土地收归国有,由国家给穆斯林发放年金。这样阿拉伯穆斯林就成为了一支全民皆兵的强悍力量。沙漠游牧民族骑兵富于机动性和冲击力,在对农耕民族的战争中占据天然优势。现在他们又拥有了伊斯兰教这一共同的信仰纲领,而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英国学者渥德尔评论道:“(穆斯林)宣扬暴力征服、杀戮、抢劫并称之为宗教……”(《印度佛教史》第十二章第七节“穆斯林的毁灭精神”)虽然这一说法带有极大偏见,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伊斯兰教的扩张倾向。一个游牧民族加上一种富有活力的宗教,在英明的领导者率领下,建立一个大帝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早期伊斯兰教一方面鼓励扩张,一方面又在扩张中巩固自己的地位、扩充自己的信徒,宗教和世俗形成了相辅相成、互相推动的格局。

  当然,过于强烈的“入世”倾向也给伊斯兰教带来了不少麻烦,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分裂就是由于政治原因导致的,今天伊斯兰教的各大宗派仍然在政治观点上有强烈分歧。在伊斯兰教的世界中,政治始终是主要的,神学总是为政治服务。随着伊斯兰教的不断发展和阿拉伯帝国的不断扩大,伊斯兰教“入世”倾向的消极一面逐渐显露,并最终导致了阿拉伯帝国一分为三——当然这已经是以后很久的事情了。

  以上我认为即是伊斯兰教能够迅速兴起的主要内部原因——阿拉伯半岛的政治状况和宗教状况为伊斯兰教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伊斯兰教自身教义的简洁和教规的易行,伊斯兰教与生俱来的强烈入世倾向和扩张倾向,这一切都有利于伊斯兰教称霸古代世界。现在让我们看看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外面临的对手情况如何?他们为什么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被伊斯兰教和阿拉伯人轻易击倒了呢?

>>>下一页是伊斯兰教兴起的原因

考试辅导
最近更新内容
Google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