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中国护士网为首页 | 中国护士网专注于知识的分享,因为专注,所以更好!
分享到:

临床医师《医学伦理学》科学的死亡观

来源:  作者:临床执业医师网

  一、死亡的本质

  (一)死亡的神秘性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死亡是痛苦而恐怖的。至今为止,世界上尚没有哪一个人能够恰当地描述出死亡给人带来的感觉。考试大网站收集这是因为,活着的人从未经历过死亡,而已经死亡的人又无法将这种感觉告诉我们。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死亡是神秘的,不可捉摸的。

  (二)人们对死亡本质的认识

  无论是东方的灵魂说还是西方的创世说,都表明早期人类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带上了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这一方面表明了人类对这一问题的浓厚兴趣,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人类急于为自己的生存寻找心理支持。

  我们认为,死亡的本质是人在自我意识消失基础上的自我生命的终结。

  二、正确对待死亡

  (一)历史上的死亡观

  1、“乐天知命,故不忧”:

  2、生死齐一:道家超然物外的自然主义生死观。

  3、避死就活:法家务实主义的死亡观。

  4、“生者见爱,死则见哀”:墨家实用的经验主义死亡观。

  5、“轮回六趣,具受生死”:佛家逃避现实的出世主义死亡观。

  6、死后复活:基督教期盼来世的死亡观。

  (二)珍惜生命,正视死亡

  羞知生命的人生是欠理智的人生;回避死亡的人生是怯懦的人生。在死亡面前,人们应该:

  1、树立自然归宿信念中国古人早已认识到了死亡的必然性。培根说:"死亡与生命都是自然的产物,婴儿出世可能与死亡一样痛苦……而一个坚定纯洁、有信念的心灵也不会为死亡而恐怖"(培根《论死亡》)。

  2、积极充实人生价值司马迁曾说,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考试大网站收集所以,充分珍惜有限的人生,努力创造人生价值,为他人和社会,尽可能地发出更多的光和热,是超越死亡的最好方式。

  3、坦然、无畏惧地面对死亡古罗马诗人卢克莱修的话则更增加了人们不怕死的勇气,他说:"死对于我们是不存在的。我们在死后没有知觉,正像生前没有知觉一样。"所以,害怕死亡是没有道理的。

  三、开展死亡教育

  (一)死亡教育的意义

  寻求科学的死亡观,实际上就是为死亡寻求心理适应。良好的心理适应不是自然产生的,这需要教育。研究表明,在中国人的死亡心理中,憾死心态十分普遍。

  良好的心理适应不仅对临终者是必要的,对于临终者的家属也同样必要。

  研究表明,死亡教育应该成为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之一,应该使更多的人认识到人生包括优生、优活、优死三大阶段,既要帮助临终者树立坦然面对死亡的心态,又要帮助家属树立正确的死亡观,减少精神压力,避免沉重打击。

  (二)死亡教育的形式与内容

  死亡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根据有无组织性,可以分为有组织的死亡教育和无组织的死亡教育。

  从死亡教育的内容来看,凡是与死亡有关的问题几乎都为死亡教育所涉及,如死亡的心理过程、亲友去世对人的心理影响、安乐死、死亡权利、自杀的原因及预防、丧葬礼仪、丧事开支等。

  (三)死亡教育的开展

  1、确立死亡教育的内容

  2、探索切实可行的死亡教育途径开展死亡教育的途径和方式关系到死亡教育的效果,十分重要。从目前的经验看,应该结合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

  3、建立正规的死亡教育组织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要有组织性,死亡教育也不例外。我们应该借鉴国内国外的成功经验,建立有影响的正规死亡教育组织。例如,我国各地活跃的一些癌症俱乐部之类的组织,对于帮助绝症患者树立信心,克服恐惧乃至获得新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