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中国护士网为首页 | 中国护士网专注于知识的分享,因为专注,所以更好!
分享到:

类风湿关节炎

来源:  作者:www.512test.com



7)神经系统
(1)脊髓受压:都由颈椎骨突关节的类风湿病变而引起。
(2)周围神经因滑膜炎而受压,多发性单神经炎则因小血管炎的缺血性病变所造成。
8)血液系统: 本病出现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有的甚至有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9)干燥综合征:口干、眼干的症状多不明显。
四、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血象:有轻至中度贫血。活动期患者血小板增高。
2.红细胞沉降率(简称血沉)是一个观察滑膜炎症的活动性和严重性的指标。本身无特异性。
3.C反应蛋白:是炎症过程中出现的急性期蛋白之一,它的增高说明本病的活动性。
4.自身抗体
(1)类风湿因子(RF):是一种自身抗体,可分为IgM型RF、IgG型RF和IgA型RF。在常规临床工作中测得的为IgM型RF,它见于约70%的患者血清,其数量与本病的活动性和严重性呈比例。
(2)抗角蛋白抗体谱:有抗核周因子(APF)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KA)、抗聚角蛋白微丝蛋白抗体(AFA)、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上述各抗体的敏感性虽不如RF但对RA的特异性较RF高,达90%以上。
5.免疫复合物和补体:血清中出现各种类型的免疫复合物,血清补体升高。
6.关节滑液:滑液增多,滑液中的白细胞明显增多,其粘度差,含葡萄糖量低。
7.关节X线检查:X线片中可以见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肿胀阴影,关节端的骨质疏松(Ⅰ期);关节间隙狭窄(Ⅱ期),关节面破坏(Ⅲ期);关节半脱位,纤维性和骨性强直(Ⅳ期)。
8.影像学:包括关节数码X相、CT及MRI,它们对诊断早期RA有帮助。
9.类风湿结节的活检:其典型的病理改变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五、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
1.诊断标准
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诊断标准如下:
(1)晨僵持续至少l小时(每天),病程至少6周;
(2)有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肿,至少6周;
(3)腕、掌指、近指关节肿至少6周;
(4)对称性关节肿至少6周;
(5)有皮下结节;
(6)手X线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的狭窄);
(7)类风湿因子阳性。有上述7项中4项者即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2.鉴别诊断
(1)强直性脊柱炎:见于青壮年男性,极少累及手关节,HLA-B27阳性,血清RF阴性。
(2)银屑病关节炎:皮肤银屑病变后若干年,本病累及远端指关节处明显,同时可有骶髂关节炎和脊柱炎,血清RF阴性。
(3)骨性关节炎:50岁以上,以运动后痛、休息后缓解为特点。累及负重关节如膝、髋为主,手指则以远端指关节出现骨性增生和结节为特点。血沉增快多不明显。血清RF阴性。
(4)系统性红斑狼疮:蝶形红斑、脱发、蛋白尿等较突出。血清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多阳性。
(5)其它病因的关节炎:风湿热的关节炎,肠道感染后或结核感染后反应性关节炎,均各有其原发病特点。
六、治疗
1.一般性治疗
包括休息、关节制动(急性期)、关节功能锻炼(恢复期)、物理疗法等。
2.药物治疗:根据药物性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NSAID)、改变病情抗风湿药(DMARD)和糖皮质激素等。
(1)非甾体抗炎药:具镇痛消肿作用。是改善关节炎症状的常用药,但不能控制病情,必须与改变病情抗风湿药同服。
(2)改变病情抗风湿药:除能改善RA患者的关节症状外,尚有阻止关节结构的破坏,但它们不能彻底消除滑膜炎症反应。常用药物有:甲氨蝶呤(MTX),柳氮磺胺吡啶,青霉胺,雷公藤总苷,硫唑嘌呤,环孢素等。
(3)糖皮质激素:适用于有关节外症状者或关节炎明显或急性发作者。
(4)其他治疗:包括口服诱导免疫耐受药,另外一些辅助治疗如血浆置换等只用于一些难治的重症患者。外科手术治疗包括关节置换和滑膜切除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