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执业医师考试

尿液检查

来源:Www.512Test.CoM  作者:执业医师考试网  (查看评论)


(二)分类
1.肾小球性蛋白尿
系由于肾小球滤过膜损伤或通透性增高,致原尿中滤出的蛋白量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所致蛋白尿。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均可使滤过膜屏障损伤,如滤过膜孔异常增大或断裂,即机械屏障受损,则血液中的大、小分子量蛋白质不加选择地滤出,称为非选择性蛋白尿。尿液中常可出现大分子蛋白质如IgG、C3甚至于巨球蛋白等。若病变仅损害肾小球滤膜的电荷屏障,使负电荷量减少,则仅有白蛋白的滤过增加,出现所谓选择性蛋白尿,尿液中出现以白蛋白为主的中分子蛋白质。
2.肾小管性蛋白尿
是由于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受损,使原尿中的蛋白质不能充分被重吸收而致的蛋白尿,多为免疫球蛋白轻链、β2-微球蛋白、淀粉酶等小分子量蛋白质,一般蛋白排泄量<2g/24h。
3.溢出性蛋白尿
由于血浆中某种异常小分子量蛋白质产生过多,经肾小球滤过剧增,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而产生的蛋白尿。如免疫球蛋白轻链、血红蛋白等。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本-周氏蛋白尿、溶血性贫血的血红蛋白尿。
4.分泌性蛋白尿
肾小管炎症或药物刺激后分泌IgA或大分子Tamm-Horsfall蛋白等所致的蛋白尿。
5.组织性蛋白尿
为肾组织受到破坏后结构分解,胞质中的酶和蛋白质释出所致的蛋白尿,多为小分子蛋白质。
产生蛋白尿的原因较复杂,有时两种因素并存,则称混合性蛋白尿。在蛋白尿确立之前,需先分清是生理性抑或病理性。前者包括功能性(即运动、发热或寒冷等引起的肾血液动力学改变而出现的短暂性蛋白尿)和体位性蛋白尿(由于站立或脊柱前凸而影响肾脏血液动力学,肾静脉循环障碍产生的蛋白尿,多见于体型瘦长的青年男性)。对持续性体位性蛋白尿应长期观察,以排除病理性蛋白尿的可能。生理性蛋白尿一般程度较轻,量多≤1g/24h,为发作性,祛除诱因后蛋白尿可迅速消失。
例题
2002-2-13.选择性蛋白尿的特点是以
A.溶菌酶为主
B.白蛋白为主
C.本-周蛋白为主
D.IgA为主
E.β2-微球蛋白为主
正确答案:B
2000-2-46.健康成人24小时尿中排出蛋白总量为
A.0n1g-150mg
B.151mg-200mg
C.201mg-250mg
D.251mg-30mg
E.301mg-350mg
正确答案:A
三、管型尿
(一)概念
管型是由蛋白质(主要是Tamm-Horsfall糖蛋白)、细胞或细胞碎片在肾小管内凝聚而成。正常尿偶见透明管型。若12小时尿沉渣计数管型超过5000个,或镜检时发现大量透明或其他类型管型,称为管型尿。管型的形成与尿中蛋白质量、细胞数量、尿流量、尿浓缩和酸化功能等有密切关系。管型尿可因肾小球或肾小管疾病而导致,也可因炎症、药物刺激使粘蛋白分泌增多而形成,因此不一定代表肾脏有病变。但若在细胞管型或较多的颗粒管型与蛋白尿同时出现,则对肾脏疾病的诊断意义较大。
(二)分类:临床常见6种尿管型。
1.红细胞管型多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炎有价值。
2.白细胞管型对肾盂肾炎、肾结核或间质性肾炎有重要意义,是区分上、下尿路感染的依据之一。
3.颗粒管型常见于各种肾小球疾病和肾小管损伤。
4.脂肪管型多见于肾病综合征中的微小病变病。
5.上皮细胞管型可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或肾小球肾炎的活动期等。
6.蜡状管型常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或淀粉样变性。
例题
2000-2-47.关于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红细胞管型,常见于肾盂肾炎
B.白细胞管型,常见于急性肾炎
C.脂肪管型,常见于急性肾衰竭
D.蜡样管型,常见于慢性肾炎晚期
E.粗大上皮细胞管型,常见于肾病综合征
正确答案:D
2002-2-89.尿中发现大量透明管型时,提示病变在
A.肾小管和肾盏
B.肾小管和肾盂
C.肾小管和肾小球
D.肾小管和输尿管
E.肾小管和膀胱
正确答案:C,只有肾实质出现病变时才会出现管型尿。
2004-45.不出现管型尿的疾病是
A.肾病综合征
B.急性肾小球肾炎
C.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D.急性肾盂肾炎
E.急性膀胱炎
正确答案:E,只有膀胱炎时才不会出现管型尿。
考试辅导
Google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