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
一、临床表现
(1)腹痛:以下腹和左下腹多见,排气或排便后缓解。
(2)腹泻:一般每日3~5次左右,稀糊状,多带有粘液。
(3)便秘:粪便干燥,量少,呈羊粪状,表面可附粘液。
(4)可伴有腹胀,排便不净感。
(5)相当部分患者可有失眠、焦虑、抑郁、头昏、头痛等。
二、诊断
采用国际认同的罗马诊断标准:
(1)在过去12个月内至少累计有12周(可以是非连续性)存在腹部不适或腹痛;并伴有下列特点中至少2项:①症状在排便后缓解;②症状发生伴随排便次数改变;③症状发生伴随粪便性状改变。
(2)以下症状不是诊断所必需,但属常见症状,这些症状越多越支持肠易激综合征诊断:①排便频率异常(每天排便>3次或每周<3次);②粪便性状异常(块状/硬便或稀水样便);③粪便排出过程异常(费力、急迫感、排便不净感);④粘液便;⑤胃肠胀气或腹部膨胀感。
(3)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 慢性腹泻
一、概念
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3次/日),粪便量增加(>200g/d),粪便稀薄(含水量>85%)。腹泻超过4周,即为慢性腹泻。
二、发病机制
(1)渗透性腹泻:是由于肠腔内含有大量不能吸收的溶质,使肠腔内渗透压升高,大量液体被动进入肠腔而引起腹泻。其特点有:禁食后腹泻停止或显著减轻;粪便渗透压差扩大。
(2)分泌性腹泻:是由于肠粘膜上皮细胞电解质转运机制障碍,导致胃肠道水和电解质分泌过多或(及)吸收受抑制而引起的腹泻。其特点有:禁食后腹泻仍然存在;粪便渗透压小。
(3)渗出性腹泻:是肠粘膜的完整性因炎症、溃疡等病变而受到破坏,造成大量渗出引起的腹泻,又称炎症性腹泻,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其特点是粪便含有渗出液和血。
(4)肠运动功能异常性腹泻:是由于肠蠕动加快,以致肠腔内水和电解质与肠粘膜接触时间缩短,而影响水分吸收,导致腹泻。
三、实验室检查
(1)粪便检查:包括粪便隐血、粪便涂片查白细胞、脂肪、寄生虫及虫卵,大便培养细菌等。
(2)小肠吸收功能试验
①粪脂测定:粪涂片苏丹Ⅲ染色查脂肪滴。阳性提示脂肪吸收不良。
②糖类吸收试验:有右旋木糖吸收试验、H2呼气实验、蛋白质吸收试验、维生素B12吸收试验、胆盐吸收试验。
(3)血浆胃肠多肽和介质测定:对各种肿瘤引起的分泌性腹泻有重要诊断价值。
(4)X线检查:包括腹部平片、钡餐、钡灌肠、CT以及选择性血管造影等。
(5)内镜检查:结肠镜检并活检对结肠肿瘤、炎症等病变有重要诊断价值。小肠镜可观察十二指肠和空回肠病变。ERCP有助于胆胰疾病的诊断。小肠粘膜活检对各种病因引起的腹泻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