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5)36.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B)
A.肠结核并发肠穿孔 B.溃疡性结肠炎并发中毒性巨结肠
C.结肠癌并发肠梗阻 D.肠易激综合征
E.克罗恩病
(2006-5)37.该患者不宜选做的检查是(D)
A.血常规 B.血沉
C.免疫指标测定 D.钡剂灌肠
E.腹部B超
四、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血液检查
贫血,白细胞计数在活动期可增高。血沉加快和C-反应蛋白增高是活动期的标志。严重或病情持续者血清白蛋白下降。
2.粪便检查
肉眼观常有粘液脓血,镜检见红细胞和脓细胞,急性发作期可见吞噬细胞。粪便病源学检查的目的是要排除感染性结肠炎,需反复多次进行。
3.自身抗体检测
血中外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和抗酿酒酵母抗体分别为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恩病的相对特异性抗体。
4.结肠镜检查
是诊断本病的最重要手段。内镜下改变有:
(1)粘膜粗糙呈细颗粒状,弥漫性充血水肿,血管纹理模糊,质脆、出血,附有脓性分泌物;
(2)弥漫性糜烂或多发性浅溃疡;
(3)慢性病变见假息肉及桥状粘膜,结肠袋变钝消失。结肠镜下粘膜活检见弥漫性炎性细胞浸润,活动期表现为表面糜烂、溃疡、隐窝炎、隐窝脓肿;慢性期表现为隐窝结构紊乱、杯状细胞减少。
5.X线钡灌检查
主要征象有粘膜粗乱呈颗粒样改变;多发性浅溃疡;结肠袋消失,肠壁僵硬,肠管缩短、变细,可呈铅管样。
【真题库】2.下列X线钡剂灌肠检查所见不符合溃疡性结肠炎的是(E)
A.病变轻微者可正常 B.肠壁呈毛刺状或锯齿状
C.结肠袋消失 D.可见圆形或卵圆形充盈缺损
E.可呈跳跃征
五、诊断
对诊断本病最有价值的是结肠镜检查。诊断根据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标准。主要内容如下:
(1)临床表现
有持续性和反复发作粘液血便、腹痛、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以及既往史中的关节、眼、皮肤、口腔、肝脾等肠外表现。
(2)结肠镜所见
①粘膜有多发性浅溃疡,伴充血、水肿,病变多从直肠开始,且呈弥漫性分布;
②粘膜粗糙呈细颗粒状,粘膜血管模糊,脆易出血,或附有脓血性分泌物;
③可见假性息肉,结肠袋多变钝或消失。
(3)粘膜活检
组织学检查呈炎性反应,并可见糜烂、溃疡、隐窝脓肿、腺体排列异常、杯状细胞减少及上皮变化。
(4)钡剂灌肠所见
①粘膜皱襞粗乱或有细颗粒变化;
②多发性浅龛影或小的充盈缺损;
③肠管缩短,结肠袋消失可呈铅管状。
(5)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础上,按下列标准诊断
①根据临床表现、结肠镜所见之一项和(或)粘膜活检,可诊断本病;
②根据临床表现、钡剂灌肠所见之一项,可诊断本病;
③临床表现不典型而有典型结肠镜或钡剂灌肠所见者,可诊断本病;
④临床表现有典型症状与典型既往史,而目前结肠镜或钡剂灌肠所见无典型改变者,为“疑诊”。
六、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下列疾病鉴别:①慢性细菌性痢疾;②阿米巴痢疾;③Crohn病;(此为鉴别重点)④大肠癌;⑤血吸虫病;⑥肠易激综合征及其他多种结肠疾病。
七、治疗
1.主要为内科治疗,控制急性发作,维持缓解,减少复发,防治并发症。
(1)一般治疗:包括急性发作期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纠正水、电解质子衡紊乱,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静脉高营养治疗。
(2)药物治疗:轻、中型或重症缓解期,首选给予柳氮磺胺吡啶(SASP),此药在结肠内可分解5-氨基水杨酸(5-ASA)和磺胺吡啶。需维持用药1~2年。病变局限于直肠乙状结肠者,可采用保留灌肠治疗。美沙拉嗪口服治疗对该病也有较好疗效。
(3)糖皮质激素:适用于暴发型和重症患者。初用为氢化可的松200~300mg或地塞米松10mg/d静滴,一周后改用泼尼松60mg/d口服,病情控制后药量递减维持治疗数月,以后改用SASP治疗。病变局限者可用糖皮质激素保留灌肠。
(4)其他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也可选用,疗程一年。
2.手术适应证
(1)紧急手术指征:并发大出血、肠穿孔、重型患者特别是合并中毒性结肠扩张经内科积极治疗无效且伴严重毒血症者。
(2)择期手术指征:并发癌变、脓肿与瘘管形成、顽固性全结肠炎等内科治疗效果不理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