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中国护士网为首页 | 中国护士网专注于知识的分享,因为专注,所以更好!
分享到:

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

来源:  作者:www.512test.com



2.胸导联:
V1:胸骨右缘4肋间
V2:胸骨左缘4肋间
V3:V2与V4两点连线的中点
V4: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处
V5:左腋前线V4水平处
V6:左腋中线V4水平处

五、心电图主要测量内容
(一)心率的测量:心率 = 60÷R–R(或 P–P)间期的秒数。

(二)心电轴的测定:左右心室除极过程的总方向。
1.目测法:目测 I、III导联的QRS波群的主波方向。

2.临床意义:
(1)正常心电轴的范围:-30°—+90°之间;电轴位于-30°— -90°范围为心电轴左偏;位于°+90°—+180°范围为心电轴右偏。
(2)心电轴左偏:见于左心室肥大、左前分支阻滞等。
(3)心电轴右偏:见于右心室肥大、左后分支阻滞等。


3.心电轴角度划分原理
(1)在每一个标准导联正负极均画出一条假想的直线,成为导联轴。
(2)将I、II、III导联的导联轴平行移动,使之与aVR、aVL、aVF的导联轴一并通过坐标图的轴中心点,构成额面六轴系统。
(3)此系统采用±180°的角度标志,以左侧为0°,顺钟向的角度为正,逆钟向者为负。
(4)每个导联轴从中心点被分为正负两半,每个相邻导联间的夹角为30°。
六、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一)P波:代表左右两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
1.形态:大部分导联呈钝圆形;导联I、II、aVF、V4-6直立,aVR倒置;其余导联双向。
2.时间:<0.12秒。
3.振幅:肢导<0.25mV;胸导<0.2mV。
(二)P-R间期:从P波起点至QRS波群的起点,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时间:0.12-0.20秒。
(三)QRS波群:为心室除极的电位变化。
1.时间:0.06-0.10秒。
2.波形:
(1)在没有电轴偏移的情况下,I、II、III导联的QRS波群其主波一般向上;aVR导联的QRS波群主波向下。
(2)正常人胸导R波自V1 - V6 导联逐渐增高;S波逐渐变小。
(3)V1、V2、V3出现Q波应视为异常,V5、V6看不到Q波应视为异常。
3.振幅:
(1)V5、V6 导联R波一般不超过2.5 mV。
(2)aVR导联的R波一般小于0.5mV;aVF导联的R波小于2.0mV。
(3)6个肢体导联的QRS波群振幅(正向波与负向波振幅的绝对值相加)一般不应都小于0.5mV;6个胸导联的QRS波群振幅一般不应都小于0.8mV,否则称为低电压。
(四)ST段: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正常多为一等电位线,一般下移不应超过0.05mV;上抬在肢体导联及V4-V6导联不超过 0.1mV。
(五)T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的电位变化。
1.方向:大多和QRS主波的方向一致,左心导联I、II、V4 - 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
2.振幅:左心导联I、II、 V4 - V6导联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

七、心电图分析步骤:
(一)心律是否规整、心率是否在正常范围。
(二)目测心电轴有无偏移。
(三)P波的规律性、形态及振幅。
(四)P-R间期:时间是否缩短或延长。
(五)QRS波群:时间是否超过0.10秒;形态及振幅R波在胸导联是否超过2.5mV;肢体导联是否超过2.0mV。
(六)ST段:位置有否上抬或下移。
(七)T波:方向是否与主波方向一致;振幅大于同导联R波的1/10。
试题分析
1.男性,42岁,运动时胸闷1周。体检: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粗糙的喷射性收缩期杂音。心电图示II、III、aVF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流出道部分向左心室内突出,二尖瓣前叶在收缩期向前方运动。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A.室间隔缺损
B.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
C.肥厚型心肌病
D.急性心肌梗死
E.劳力型心绞痛
正确答案:C
2.男性,32岁,劳累后心悸、气促、下肢水肿6个月。查体:心界向两侧扩大,心尖区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两肺底有小水泡音,超声心动图示左室腔增大,心电图提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该患者应诊断为( )
A.心包炎
B.扩张型心肌病
C.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D.二尖瓣狭窄
E.肺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