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
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
一、定义
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变化的曲线图形。
二、心电图产生原理
(一)除极
1.极化状态: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时,膜外排列阳离子带正电荷,膜内排列同等比例阴离子带负电荷,称之。此时不产生电位变化。
2.除极化:当细胞膜的一端受到刺激,使细胞内外正、负离子的分布发生逆转。
3.电偶、电源(正电荷)、电穴(负电荷)。
4.除极状态:心肌细胞膜内带正电荷,膜外带负电荷。
(二)复极:细胞膜又逐渐复原到极化状态的过程。
复极过程与除极过程方向相同,但电偶是电穴在前,电源在后,因此记录的复极波方向与除极波方向相反。
(三)影响心脏电位强度的因素
1.心肌细胞的数量。
2.电极的位置。
3.电极的方位与心肌除极方向所构成的角度,夹角愈大,心电位在导联上的投影愈小,电位愈弱。
(四)心电综合向量
心脏的电激动过程中产生许多向量(即具有强度,又具有方向性的电位幅度),某一瞬间许许多多大小、方向不同的向量按照:同一轴的两个心电向量的方向相同者,其幅度相加;方向相反者则相减和平行四边形法则综合起来形成的瞬时心电向量叫做心电综合向量。
三、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一)心脏的传导系统:窦房结、结间束、房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蒲氏纤维。
(二)心电活动的传导顺序
窦房结(正常心电活动的起始点)→结间束→房室结(延迟0.05—0.07秒)→希氏束→左右束支→蒲氏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