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V1导联P波直立时,振幅≥0.15mV,如P波呈双向时,其振幅的算术和≥0.20mV。
(四)室性期前收缩(常见)
1.期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时限通常>0.12秒,T波方向多与QRS波主波方向相反。
2.期前出现的QRS-T波前无P波或无相关的P波。
3.往往为完全性代偿间歇,即期前收缩前后的两个窦性P波间距等于正常P-P间距的两倍。
(五)房性期前收缩
1.期前出现的异位Pˊ波,形态与窦性P波有所不同。
2.Pˊ-R间期通常>0.12s,QRS-T形态与窦性下传者基本相同。
3.大多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即期前收缩前后两个窦性P波的间距<正常P-P间距的两倍。
(六)心房颤动
1.正常P波消失,代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颤动波(f波),通常以V1导联为最明显。
2.R–R间期绝对不规则,QRS波一般不增宽。
(七)急性心肌梗死
1.基本图形:发生心肌梗塞后,心电图上可先后出现缺血,损伤和坏死三种类型的图形。当一个区域发生梗塞时,从中心到边缘缺血的程度是不同,可在不同部位同时出现下述三种图形改变:缺血型改变、损伤型改变、坏死型改变(面向坏死区的导联出现异常Q波或者呈QS波)。
2.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的动态性改变:
早期(超急期):自心肌梗死后数分钟开始持续数小时,先产生高大的T波,以后迅速出现ST段斜型抬高,与高耸直立的T波相连。
急性期:开始于心肌梗死后数小时或数日,可持续数周,是一个演变的过程。坏死型的Q波,损伤型的ST段抬高(弓背向上抬高,抬高显著者,可形成单向曲线)和缺血型的T波倒置,并可同时存在。
近期(亚急性期):梗死后数周至数月,以坏死和缺血图形为主要特征即:抬高的ST段基本恢复至基线;坏死型Q波持续存在;缺血型T波由倒置较深逐渐变浅。
陈旧期(愈合期):出现在急性心肌梗死后3~6个月之后或更久。ST段和T波恢复正常或T波持续倒置、低平,趋于恒定不变;残留下坏死的Q波。
3.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
主要根据坏死的图形(Q波或QS波)出现的导联做定位诊断
前间壁 V1 - 3
下壁 II、III、aVF
前壁 V3 、V4(V5)
广泛前壁 V1 - 4(5)
高侧壁 I、aVL、V5、V6
后壁 V7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