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的发生机理
512test医学网小编整理执业医师考试重点褥疮的发生机理如下:
褥疮的发生与垂直压力、剪切力和摩擦力三者密切相关。
一、垂直压力
垂直作用于受力面,是“缺血性损伤学说”和“代谢障碍学说”中的直接始动因素。当外在压力大于毛细血管压时,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内血流减慢,导致氧和营养供应不足,代谢废物排泄不畅[2] 。现已证明,压力大小与压力作用时间呈抛物线关系,即较大压力产生压疮所需时间比较小压力短[3]。人可耐受短时间的巨大压力或较长时间的小量压力而不引起组织损害,短时间强压力、长时间较小压力对组织损害,短时间强压力、长时间较小压力对组织的损伤作用相同。但也有报道 ,较小压力的持续压迫危害更大。由物理学原理可知,坐骨等圆锥形部位受压集中、局部压强大,因此骨突面最易出现充血及破损。
二、剪切力
作用于相邻物体表面引起相向平行滑动,体位固定时身体因重力作用而发生倾斜,深筋和骨骼趋向下滑,而椅子或床单的摩擦力使皮肤和浅筋膜保持原位,从而产生了剪切力。剪切力可引起组织的相对移动,切断较大区域的血液供应,使组织氧张力下降;同时组织间的带孔血管被拉伸、扭曲和撕拉,可引发深部坏死。剪切力持续30min以上即可造成深部组织的不可逆损害。
三、摩擦力
身体重心向反方向移动时对皮肤的牵拉作用即摩擦力。搬动患者时的拖拉动作、床单皱褶或有渣屑等是临床常见的摩擦来源。同时摩擦力与皮肤的潮湿程度有关。在汗液的作用下,爽身粉的细微粉末可结合成粗大颗粒,使皮肤的表面摩擦系数增大,同时堵塞毛孔,阻碍皮肤呼吸,加重摩擦力对皮肤的损伤。摩擦力可破坏皮肤角化层,使表皮的浅层细胞与基底层细胞分离,发生充血、水肿、出血、炎性细胞聚集及真皮坏死。同时由于皮肤屏障作用受损,病原微生物易于入侵,组织更易受压力所伤。此外摩擦力可使局部温度升高,促成代谢障碍的出现及压疮的最终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