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执业医师考试

急性骨髓炎诊断五个要素及四大治疗原则

来源:Www.512Test.CoM  作者:执业医师考试网  (查看评论)
一、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临床表现:


1.好发于12岁以下儿童,以胫骨上下端、股骨下端和肱骨上端最多见,其中血源性骨髓炎最常见。


2.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重。高热,体温39~40℃,伴寒战,小儿惊厥。


3.感染早期,局部剧痛,皮温不高,患肢呈半屈曲制动状。早期患处持续剧痛,周围肌痉挛,不愿活动患肢,但局部压痛不一定严重。


4.脓肿进入骨膜下时,局部明显压痛。


5.病情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休克,出现多处感染灶。(2002、2006真题考点)

二、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早期诊断:


1.高热,患肢疼痛剧烈,不敢活动,局部压痛。


2.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值增大。


3.早期局部分层穿刺对明确诊断有重要意义。


4.ECT扫描在发病8小时内显示99mTc浓聚。


5.MRI显示T1信号加强。(1999真题考点)

三、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治疗原则:预防中毒性休克和并发多发性感染。早期局部治疗,防止死骨形成而转变成慢性骨髓炎。


1.抗生素治疗:早期大量联合应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乙型链球菌占第二位,流感嗜血杆菌也可致病。根据细菌学药敏检测调整敏感抗生素,直到体温正常,局部炎症消失。


2.局部处理:早期引流病灶,降低骨内压,阻止炎症扩散以及死骨形成,是防止转变为慢性骨髓炎的重要手段。手术有钻孔引流和开窗减压两种,最好在经抗生素治疗48~72小时仍不能控制局部症状时进行。做闭式灌洗引流的伤口在引流3周至体温下降,引流液连续3次培养阴性时可拔除引流管。


3.全身支持治疗:降温、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


4.肢体制动:局部皮肤牵引或石膏托固定。
考试辅导
Google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