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单纯性胃炎包括: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鉴别检查及治疗措施等方面! 一、发病机制
1、感染因素 进食被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常见的致病细菌有沙门氏菌属副溶血弧菌(嗜盐菌)幽门螺旋杆菌,以及某些流感病毒和肠道病毒等。毒素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为最常见。沙门氏菌属常在肉、及蛋中生长。副溶血弧菌主要在蟹、鱼、螺、海蜇等海产品咸菜中,天热久置的饭菜,奶、肉食适宜于葡萄球菌繁殖及肠毒素的产生。
2、理化因素 物理因素如进食过热、过冷粗糙的食物,X线照射等。化学因素如烈酒咖啡、浓茶、香料及某些药品均可损伤胃粘膜,引起炎症性改变。
3、其他因素 暴饮暴食、过度疲劳、受凉等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或胃粘膜屏障遭受破坏,易于受以上因素侵袭而发病。
二、临床表现
发病急,常于进污染食物后数小时至24小时发病。主要症状为上腹部不适、腹痛、恶心、呕吐、吐物为酸臭的食物,呕吐剧烈时可吐出胆汁,甚至血性液体。如同时合并肠炎,可出现脐周绞痛,腹泻大便呈糊状或黄色水样便,不带脓血,一日数次至十数次。可伴有发冷发热、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甚至休克,体征可有上腹或脐周轻压痛,肠鸣音亢进。
三、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和症状、体征一般可作出诊断。但若伴有上消化道出血,尤其有酗酒或服水杨酸盐制剂等诱因者,应考虑急性糜烂性胃炎的可能。以上腹痛为主要症状者应与急性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等疾病相鉴别。
1.急性胆囊炎 本病的特点是右上腹持续性剧痛或绞痛,阵发性加重,可放射到右肩部,墨菲(Murphy)征阳性。腹部B 超、CT 或MRI 等影像学检查可确立诊断。
2.急性胰腺炎 常有暴饮暴食史或胆道结石病史,突发性上腹部疼痛,重者呈刀割样疼痛,伴持续性腹胀和恶心、呕吐;血尿淀粉酶在早期升高,重症患者腹水中淀粉酶含量明显增高。B 超、CT 等辅助检查可发现胰腺呈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有利于诊断。
3.空腔脏器穿孔 患者多起病急骤,表现为全腹剧烈疼痛,体检有压痛与反跳痛、腹肌紧张呈板样,叩诊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X 线透视或平片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4.肠梗阻 肠梗阻呈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剧,伴剧烈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排气。早期腹部听诊可闻及高亢的肠鸣音或气过水声,晚期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部X 线平片可见充气肠襻及多个液平。
四、治疗措施
1.一般治疗 应去除病因,卧床休息,停止一切对胃有刺激的食物或药物,给予清淡饮食,必要时禁食,多饮水,腹泻较重时可饮糖盐水。
2.对症治疗 针对不同的症状进行治疗。
(1)腹痛者可行局部热敷,疼痛剧烈者给予解痉止痛药,如阿托品、复方颠茄片、山莨菪碱等。
(2)剧烈呕吐时可注射甲氧氯普胺(胃复安),每次10mg,2~3 次/d;针刺足三里、内关等穴位。
(3)必要时给予口服H2 受体拮抗药,如西咪替丁1.2g/d、雷尼替丁300mg/d,减少胃酸分泌,以减轻黏膜炎症;也可应用铝碳酸镁(6~8 片/d)或硫糖铝(0.75g/次,3 次/d)等抗酸药或黏膜保护药。
3.抗感染治疗 一般不需要抗感染治疗,但由细菌引起尤其伴腹泻者,可选用小檗碱(黄连素)、呋喃唑酮(痢特灵)、磺胺类制剂、诺氟沙星(氟哌酸)等喹诺酮制剂、庆大霉素等抗菌药物,但需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
4.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因呕吐、腹泻导致水、电解质紊乱时,轻者可给予口服补液,重者应予静脉补液,可选用平衡盐液或5%葡萄糖盐水,并注意补钾;对于有酸中毒者可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予以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