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执业医师考试

DIC临床要点

来源:Www.512Test.CoM  作者:执业医师考试网  (查看评论)
一、概述
其特点是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首先出现短暂的高凝状态,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沉着,形成广泛的微血栓,继之出现消耗性低凝状态并发继发性纤溶亢进。临床表现为出血、栓塞、微循环障碍及溶血等。它人核心是就是消耗性的高凝+消耗性的低凝。(刚开始是一个高凝状态,把一些凝血因子消耗光了,到后来就成了一个低凝状态)
二、病因  
诱发DIC的原因以细菌感染最多见,尤其是革兰阴性菌。其次是恶性肿瘤,严重创伤及病理产科。


三、临床表现
DIC的病人是早期栓塞,晚期出血
四、发病机制
这里掌握一点:严重感染可致血管内皮受损激活内源途径,同时白细胞可释放组织因子激活内源途径。血管损伤时,内皮细胞完整破坏激活的是内源性途径,内皮细胞完整激活的是外源性途径。意思就是血管内皮损伤是外源性的,组织因子是内源性的,如果两个途径同时启动,见于严重感染。


五、实验室检查
(1)血小板低于100×109/L或进行性下降。
(2)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1.5g/L或进行性下降。
(3)PT缩短或延长3秒以上,或APTT缩短或延长10秒以上。
(4)3P试验阳性,但DIC晚期可阴性。
(5)FDP增高
(6)D二聚体升高或阳性,或3P试验阳性或血浆FDP>20mg/L。
六、治疗
1、消除诱因 治疗原发病
2、早期高凝用肝素
3、抗血小板药
4、补充凝血因子血小板
5、晚期低凝用抗纤溶治疗
考试辅导
Google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