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号55,男性,67岁,头晕8年,胸闷,心悸1年,加重3个月。
一,初步诊断:高血压3级(极高危组);心房颤动;心功能III级
二,鉴别诊断:1.支气管哮喘
2.心绞痛
3.继发性高血压
三,进一步检查:1.心电图
2.超声心电图
3.胸部X线片
4.血常规及血生化检查
四,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低盐饮食,改善生活方式。
2.改善心功能:控制液体入量,合理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及β受体阻滞剂。
3.降压治疗:长期用药,如ACEI,利尿剂等
4.心房颤动治疗,控制心室率以及抗凝治疗
5.对症治疗: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
◆题号56,女性,43岁,心悸,胸闷,头晕1周,加重3小时。
一,初步诊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心房颤动;心功能I级
二,鉴别诊断:1.先天性心脏病
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3.心肌病
4.冠心病
三,进一步检查:1.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
2.超声心电图
3.胸部X线片及心肌核素检查
4.血沉,抗链“o”,凝血功能及甲状腺功能检查
四,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休息,吸氧
2.抗凝。
3.恢复窦性节律,必要时行电复律术
4.控制心室率
5.对症治疗:必要时行瓣膜置换术。
◆题号57,男性,55岁,胸痛17小时,气促,烦躁半小时
一,初步诊断:冠心病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心功能4级(KILLIP分级)
二,鉴别诊断:1.心绞痛
2.主动脉夹层
3.急性肺栓塞
4.急性心包炎
5.神经源性休克
三,进一步检查:1.动态检查心肌坏死标记物和心电图
2.血常规,血气分析,凝血功能,血生化
3.胸部X线片及超声心动图
四,治疗原则:1.监护和一般治疗
2.解除疼痛,治疗急性心衰,抗休克治疗
3.再灌注治疗
4.其他治疗:如抗凝,抗血小板治疗
5。处理并发症和冠心病二级预防。
◆题号58,男性,48岁,心悸1个月,加重伴胸闷3天
一,初步诊断:1.高血压病2级(中危组)
室性期前收缩
2. 低钾血症
二,鉴别诊断:1.继发性高血压(或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2.冠心病
3.心肌病
4.心力衰竭
三,进一步检查:1.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
2.血生化及立卧位醛固酮
3.超声心动图
4。心肌核素检查
5.肾上腺B超或CT检查
四,治疗原则:1.静脉或口服补钾
2.必要时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
3.调整降压药物
4.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如吸烟,限钠盐饮食等
◆题号59,男性,62岁,胸痛10小时,喘憋2小时
一,初步诊断:1.冠心病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心功能3级(KILLIP分级)
二,鉴别诊断:1.不稳定型心绞痛
2.主动脉夹层
3.急性肺栓塞
三,进一步检查:1.动态检查心肌坏死标记物和心电图
2.血生化及BNP
3.胸部X线片及血气分析
4.超声心动图
四,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吸氧,持续心电监护,控制液体入量
2.纠正心衰,吗啡静脉或肌肉注射,使用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
3.解除疼痛及再灌注治疗
4.抗凝及抗血小板凝集治疗
5。处理并发症和冠心病二级预防。
◆题号60,男性,65岁,发作性胸痛3天,加重4小时
一,初步诊断:1.冠心病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功能1级(KILLIP分级)
2.血脂代谢异常
二,鉴别诊断:1.不稳定型心绞痛
2.主动脉夹层
3.急性肺栓塞
4.急性心包炎
5.急腹症
三,进一步检查:1.动态检查心电图,心肌坏死标记物
2.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检查
3.胸部X线片及血气分析
4.超声心动图及动态心电图
5.腹部B超
四,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绝对卧床,吸氧,心电监护,低脂饮食
2.解除疼痛:如使用吗啡,硝酸酯类药物
3.使用抗凝及抗血小板凝集药物
4.再灌注治疗
5.对症治疗冠心病二级预防。
◆题号61,女性,62岁,发作性胸痛2年
一,初步诊断:1.冠心病
稳定型心绞痛
心功能1级(NYHA分级)
2.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二,鉴别诊断:1.不稳定型心绞痛
2.急性心肌梗死
3.心脏神经症
4.胃食管反流病
5.急腹症
三,进一步检查:1.心电图及运动负荷试验
2.血常规,血生化检查
3.超声心动图及动态心电图
4.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5.必要时行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
四,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去除诱因,低钠盐饮食
2.缓解疼痛:使用硝酸酯制剂,B受体阻滞剂,钙抗拮剂
3.使用抗血小板凝集药物
4.必要实行介入和(或)外科治疗
5.冠心病二级预防。
6.控制血压治疗及对症治疗
◆题号62,男性,65岁,发作性胸痛4年,加重一月
一,初步诊断:冠心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功能1级(NYHA分级)
二,鉴别诊断:1.稳定型心绞痛
2.急性心肌梗死
3.心脏神经症
4.胃食管反流病
三,进一步检查:1.动态检查心电图及心肌坏死标记物
2.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检查
3.超声心动图
4.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5.必要时行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
四,治疗原则:1.一般治疗:去除诱因,戒烟,低脂饮食,休息
2.缓解疼痛:使用硝酸酯制剂,B受体阻滞剂,钙抗拮剂
3.使用抗凝及抗血小板凝集药物
4.必要实行介入和(或)外科治疗
5.对症治疗冠心病二级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