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中国护士网为首页 | 中国护士网专注于知识的分享,因为专注,所以更好!
分享到:

2011执业医师考试: 腹泻的诊断

来源:  作者:www.512test.com

2011执业医师考试: 腹泻的诊断

腹泻(diarrhea)是一种常见症状,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过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脓血、粘液。腹泻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腹泻分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腹泻发病急剧,病程在2~3周之内。慢性腹泻指病程在两个月以上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诊 断

腹泻的原发疾病或病因诊断主要须从病史、症状、体征、常规化验特别是粪便检验中获得依据。许多病例通过仔细分析病史和上述检查的初步结果,往往可以得出正确诊断。

若诊断仍不清楚,可进一步作X线呗灌肠和钡餐检查,和(或)直、结肠镜检查。如仍无明确结论,则须根据不同情况选用超声、CT、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等影象诊断方法以检查胆、胰疾病,或进行小肠吸收功能试验、呼气试验、小肠粘膜活检以检查小肠吸收不良。

高度怀疑肠结核、肠阿米巴病等有特效治疗的疾病,经过努力都不能确诊时,可在一定限期内进行治疗试验。

反复多次查大便常规,病原学检查,各种细菌培养、查阿米巴原虫及病毒等。此外,专家认为还可以通过下列检查来诊断慢性腹泻:(字数限制,详情参看)

1、指诊。

2、乙状结肠镜检查。

3、纤维肠镜检查。

4、钡灌肠。

5、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有重要价值。

6、X线钡餐、钡灌肠检查和腹部平片。

7、B超、CT或MRI(核磁共振)。

伴随症状

腹泻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很多疾病的一个共同表现,它同时可伴有呕吐、发热、腹痛、腹胀、黏液便、血便等症状。伴有发热、腹痛、呕吐等常提示急性感染;伴大便带血、贫血、消瘦等需警惕肠癌;伴腹胀、食欲差等需警惕肝癌;伴水样便则需警惕霍乱弧菌感染。此外,腹泻还可引起脱水、营养不良,表现为皮肤干燥、眼球下陷、舌干燥、皮肤皱褶。

长期慢性腹痛腹泻常见于: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大肠炎:腹泻每日数次至10次以上,可为脓血便、粘液血便或血便。腹痛轻者为隐痛,典型者为绞痛,有腹痛--便意--缓解的特点。全身表现为发热、乏力、消瘦,常伴有皮肤、粘膜、关节、肝、肾、眼、口腔等系统的表现。并发症有:中毒性结肠扩张、肠穿孔、大出血、癌变等等。

克隆病:名称较多,如末端回肠炎、局限性肠炎、肉芽肿性肠炎、节段性肠炎等。发病多在中青年,男稍多于女。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营养障碍、不全性肠梗阻、腹部内瘘或外瘘等。重症患者迁延不愈,预后不良。治疗:本病尚无特效疗法。应以全身治疗为基础,辅以手术治疗,并防止复发。

肠结核:常与肠外结核并存,临床表现有:腹部隐痛钝痛,多发生在右下腹,也可脐周或遍及全腹。由于病变直接影响到肠的消化与吸收功能,常有消瘦、全身虚弱等现象。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有:肠梗阻、肠穿孔、出血。治疗:抗结核药物,手术等。

常用药品

吗叮啉

【适应症】1. 由胃排空延缓、食道反流、食道炎引起的消化不良等症。

痢泻灵片

【适应症】清热解毒,止痢,止泻。用于湿热痢疾、热泻。

小儿泻止散

【适应症】清热利湿,止泻。用于小儿湿热内蕴,非感染性轻度腹泻,症见泻泄水样便、恶习、呕吐、纳减、口渴、腹痛等。

常见病因

病因学

(一)急性腹泻的7大原因

1.细菌感染 人们在食用了被大肠杆菌、沙门菌、志贺氏菌等细菌污染的食品,或饮用了被细菌污染的饮料后就可能发生肠炎或菌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呕吐、里急后重、发热等症状。

2.病毒感染 人体通过食物或其他途径感染多种病毒后易引起病毒性腹泻,如:感染轮状病毒、诺瓦克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等病毒后,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

3.食物中毒 是由于进食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或摄食未煮熟的扁豆等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变质食品、污染水源是主要传染源,不洁手、餐具和带菌苍蝇是主要传播途径。其特点是:患者出现呕吐、腹泻、腹痛、发热等急性胃肠道症状。

4.饮食贪凉 夏天,很多人喜欢吃冷食,喝凉啤酒,结果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肠蠕动加快,引起腹泻;

5.消化不良 夏天饮食无规律、进食过多、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或者由于胃动力不足导致食物在胃内滞留,引起腹胀、腹泻、恶心、呕吐、返酸、烧心、嗳气(打嗝)等症状。

6.着凉腹泻 夏季炎热,人们喜欢呆在空调房内或开着空调睡觉,腹部很容易受凉,致使肠蠕动增加而导致腹泻。

7.旅游者腹泻 因为出行者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而去到完全陌生的地方,全身及敏感的消化系统都会发生相应的反应和变化。

(二)慢性腹泻 慢性腹泻的病期在2个月以上,病因比急性的更复杂,因此诊断和治疗有时很困难,是本章讨论的重点。

1. 肠道感染性疾病 ①慢性阿米巴痢疾;②慢性细菌性疾病;③肠结核;④梨形鞭毛虫病、血吸虫病;⑤肠道念珠菌病。

2.肠道非感染性炎症 ①炎症性肠病(克隆病和溃疡性结肠炎);②放射性肠炎;③缺血性结肠炎;④憩室炎;⑤尿毒症性肠炎。

3.肿瘤 ①大肠癌;②结肠腺瘤病(息肉);③小肠恶性淋巴瘤;④胺前体摄取脱羧细胞瘤(APU-Doma);胃泌素瘤、类癌、肠血管活性肠肽瘤(VIPoma)等。

4.小肠吸收不良

(1)原发性小肠吸收不良。

(2)继发性小肠吸收不良。

1)消化不良:①胰消化酶缺乏,如慢性胰腺炎、胰腺癌、胰瘘等;②双糖酶缺乏,如乳糖不耐受症等;③胆汁排出受阻和结合胆盐不足,如肝外胆道梗阻,肝内胆汁瘀积,小肠细菌过长(盲袢综合征)等。

2)小肠吸收面减少:①小肠切除过多(短肠综合征);②近段小肠-结肠吻合或瘘道等。

3)小肠浸润性疾病:Whipple病、α-重链病、系统性硬化症等。

5.运动性腹泻 肠蠕动紊乱(多数为加速)引起,如肠易激综合征、胃大部切除术后,迷走神经切断后、部分性肠梗阻、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6.药源性腹泻 ①泻药如酚酞、番泻叶等;②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新霉素等;③降压药如利血平、胍乙啶等;④肝性脑病用药如乳果糖、乳山梨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