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中国护士网为首页 | 中国护士网专注于知识的分享,因为专注,所以更好!
分享到:

特殊患者静脉穿刺技巧

来源:  作者:www.512test.com

静脉穿刺是临床应用最广泛、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也是临床治疗、抢救患者的重要给药途径之一。静脉穿刺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急诊、危重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和临床疗效,同时也是对护士基本功的衡量和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检验。由于个体静脉条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差异较大,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了解各类血管的特点,灵活掌握穿刺技巧,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笔者从事临床护理工作近20年,在静脉穿刺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浅述如下,供同仁参考。


1 水肿患者


临床上此类患者较多,因组织间隙积聚过多的液体,致使表浅静脉不易被发现或触及,穿刺很容易造成失误。遇到此类患者时,首先应镇静、沉着。穿刺时要耐心地寻找血管,可在手背或足背先按摩皮肤,并按压血管周围的浮肿部位,使水肿液驱散至血管旁的皮下组织,使静脉显露,此时立即消毒与穿刺,往往不难取得成功。用2条止血带捆扎患者肢体,上下相距15cm,肢体远端1条最好选较宽的止血带,捆扎在患者的肘部、腕部或踝部,1min后松开下面1条,这时即可看见静脉。


2 末梢循环差的患者


患者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功能低下,血管不充盈,血管通透性增强,在穿刺时肉眼很难见到充盈的静脉,但往往能隐约见到浅蓝色的血管走向。此时在静脉近心端扎紧止血带,再向静脉回流方向充分推压血流,或用一些物理刺激如拍打局部或热敷等,使局部静脉暂时充盈显露,切忌扎止血带过久或连续拍打刺激血管。当静脉充盈显露时即可迅速进行穿刺。需要注意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没有回血,若挤压血管近心端或抽动注射器活塞时,可见到少量回血。因此,穿刺时要细心体会,才能察觉到针头进入血管的落空感。当觉察到落空感或见到少量回血后注入部分药液。如注药时局部不隆起,推药感觉无阻力,则证明针头在血管内,此时即可将药液推入,或将针头固定进行输液。


3 消瘦或血管硬化患者


患者皮下脂肪少,静脉虽明显暴露,但很粗硬而且管腔狭窄,弹性也差,且易于滑动,不易固定。穿刺时则因管壁增厚,针尖不易刺入管腔,穿刺者可感到血管坚韧如绳索状。穿刺时需牢牢固定血管,针尖应在静脉的上方向下压迫直接刺入,进针角度和力度不宜过大,见有回血,再顺血管走行方向缓缓进针1mm即可。如针尖在皮下沿静脉的侧面潜行刺入,则静脉容易随针尖来回移动,不易一针成功。


4 肥胖患者


肥胖患者皮下脂肪厚静脉位置较深,但血管较固定。遇到这种情况,最好选用肘正中静脉,其次要选择颈静脉、股静脉或大隐静脉等部位进行穿刺。穿刺时操作者要以示指和中指探明静脉走行方向和深浅度,然后从血管上方进针,沿前方探索血管,其进针角度和力度要稍大些,但进针角度一般不超过40°。不宜过深,过深易穿透血管而导致失败。


5 烧伤患者


烧伤严重的患者,选择血管较困难,不便扎止血带,也不易固定。应首选健康皮肤处的血管,以指压法代替止血带,穿刺成功以后用无菌纱布覆盖针眼以绷带固定。烧伤愈合的浅表静脉十分脆弱,不宜选择小血管,以防血管破裂,药液渗出。


6 老年患者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逐渐减退,大多数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因而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血管弹性差、脆性增大,皮肤组织松弛。对此类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时,应特别注意绷紧皮肤,选择手背较直的静脉,穿刺时进针力度要稍小一些。


7 小儿患者


小儿患者头皮静脉呈网状分布,细小,固定,暴露明显,但穿刺时,往往哭闹不止、多汗、面红,因此操作前必须将头发剃净,并绷紧头部皮肤,回血后不易继续前行,应立即固定,否则易刺破血管。穿刺时应注意头皮静脉和动脉的鉴别。


8 化疗患者


化学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对局部静脉也有较强的刺激作用,长期使用可导致静脉硬化、萎缩,造成手背静脉网的破坏。因此,静脉给药时原则上选择弹性好且较粗的血管,先远端后近端,尽可能保护血管,避免选择关节、神经和韧带处的血管,否则一旦发生渗漏则后果严重。如果患者血管条件极差,应采用指间静脉交替使用的方法,这样不仅避免了主要静脉的破坏,也有利于静脉的恢复,但由于指间神经丰富,皮下脂肪少,穿刺时痛觉敏感,故应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


9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


休克时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外周血管萎陷、扁平、弹性差,呈条索状,浅静脉消失。此时要迅速纠正休克,必须选择较大的静脉穿刺,如需多条静脉通道时,可对周围浅静脉采用热敷法(55℃~65℃),使局部组织温度增高,血管扩张,恢复弹性,有利于静脉穿刺成功。还可将手背均匀涂擦1%的硝酸甘油后,再用湿热小毛巾置于输液部位约3min,这时表浅小静脉均可迅速充盈。该法是利用硝酸甘油的渗透作用,使小静脉有效扩张,血管直径及充盈度也相应增加医学教育 网搜集整理。


10 慢性肝、肾衰竭患者


此类患者血管脆性大,凝血功能差,并有不同程度的水肿。静脉穿刺时应避免使用肢体内侧血管,因内侧皮肤薄,血管表浅,容易刺破或致液体外渗。


11 瘫痪患者


宜选择患侧肢体血管,因其肢体固定易于穿刺,保留时间长,不影响健肢活动,还可以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


除此之外,护理人员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关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资料证明,情绪的变化可直接影响护士的注意力、意识状态、定势状态及思维状态,导致中枢协调偏差,出现判断、感觉失误。社会因素的影响如家庭、周围人际关系、运动量、疲劳程度等与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也是密切相关。因此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工作中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以保证静脉穿刺的成功率。